“古往今來,傳染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苦痛和恐懼,鼠疫、霍亂和炭疽,都曾是人類歷史上令人生畏的重大傳染病。面對這些嚴重威脅到人類生存的‘敵人’,正是那些勇于逆行的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元兇’,發(fā)明了防治瘟疫的疫苗和藥物,才使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了二十余年……”
5月17日下午,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科普講壇通過網(wǎng)絡(luò) “走”進西藏日喀則市江孜縣閔行中學。九三學社社員、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微生物藥物工藝開發(fā)與新藥發(fā)現(xiàn)實驗室主任陳代杰為西藏100多位七年級學生作了題為《戰(zhàn)勝恐懼的力量從哪里來?——傳染病背后的科學與科學家》的在線科普講座?;顒忧埃瑢W生們還收到了同名科普書籍。
科學夢想從“心”出發(fā)
報告中,陳代杰用翔實的案例、生動的圖片介紹了鼠疫、霍亂及炭疽對人類生存造成的重大危害,更著重講述了漫漫抗疫征程中,科學家們?yōu)楣タ藗魅静〔恍概Α⒚鎸|(zhì)疑捍衛(wèi)科學的故事,他更進一步引導學生們要始終保持學習和開放的態(tài)度,做一個真正尊崇科學精神的人。
“安東尼·列文虎克并非是科班出身的科學家,能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憑借的是那份始終如一對科學的熱情,那顆兒時追逐科學夢想的初心,”談及顯微鏡及其發(fā)明者列文虎克時,陳代杰感嘆道,“正是他不斷磨礪科學素養(yǎng),提升科研水平,最終引領(lǐng)人們走進微生物王國,為人類捕捉傳染病的‘元兇’、進而找到控制傳染病的藥物和疫苗打下了基礎(chǔ)。”
講座結(jié)束后,同學們意猶未盡,紛紛在線提問。當被問及是什么引導他選擇科研這條道路時,陳代杰說,年輕時向往科學的“初心”至今不變,也支持著他在科研和科普的道路上前行。他勉勵同學們,保持熱愛科學、探索未知的熱忱之心,不畏失敗的堅定之心,心懷祖國的愛國之心,從“心”出發(fā),向“心”而行,追逐心中的科研夢想。
科普之路從上海“走”出去
這一場網(wǎng)上直播是一次新的嘗試。作為九三學社上海市委服務社會的品牌活動,科普講壇每年都要走進上海的許多中學、社區(qū)和街道。但是,能不能輸送科普資源到更遠更需要的地方呢?
九三學社市委通過社員、上海第九批援藏干部、西藏日喀則江孜縣教育局副局長兼江孜縣閔行中學校長李擎昊,了解到西藏的學生們很歡迎科普報告。但是,怎么送?送什么?
“戰(zhàn)勝恐懼的力量從哪里來?——傳染病背后的科學與科學家”是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科普講壇的重點科普項目,受到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資助,已先后走進上海浦東外國語學校、進才中學南校等多所學校,內(nèi)容成熟,切合當下,項目組在社市委的支持下,決定嘗試搬到線上。
但是,線上科普報告如何保持現(xiàn)場感,保證互動的順暢?
疫情期間參與保障上海“空中課堂”運營的社員、中國電信上海西區(qū)局新業(yè)務中心副主任閆映松,牽線電信互聯(lián)網(wǎng)部教育中心,給出了完美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在李擎昊和學校老師們的多方努力和反復測試下,這一場上海—西藏“零距離”科普報告終于成行。
當孩子們感謝的掌聲響起,在上海演播室緊張了一下午的直播團隊也終于松了一口氣。
插上網(wǎng)絡(luò)的翅膀,讓更多、更優(yōu)、更好的科普講座走出上海,播撒到更多孩子的心中,還有許多可以做、值得做。(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研究室 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