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讓歷史的光輝照進現實

——九三學社云南省委社史研究這些年


習近平總書記將歷史視為“最好的教科書”,多次強調“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九三學社云南省委近年來在社史研究工作中牢記總書記的教誨,以黨為師、鑒往知來,在收集、整理和研究社史資料的基礎上,加大學習和宣傳力度,讓歷史的光輝照進現實。引導全省社員回望“來時路”,重溫多黨合作的光輝歷程;走穩(wěn)“腳下路”,從社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力量;照亮“未來路”,堅定“矢志不渝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依靠機關干部力量

構建九三學社云南地方史資料體系

機關干部是九三學社云南省委成立、發(fā)展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對社史資料收集、整理有著天然優(yōu)勢。十多年來,社云南省委依靠機關干部的力量,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先后完成了一系列社史收集、整理工作,九三學社云南地方史資料體系逐步建立。

聘請退休干部擔任顧問并執(zhí)筆,歷時4年,《云南九三學社簡史》(1956—2008)于2010年出版發(fā)行。全書12萬多字,客觀真實、圖文并茂地記錄自1956年九三學社云南省地方組織建立至2008年的52年間,九三學社云南省委在自身建設、組織發(fā)展、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系統記述了各項工作和重大事件,同時記錄了部分優(yōu)秀社員的先進典型事例。

2013年2月,經過社中央“九三學社口述史”項目委員會評審專家的評審,九三學社云南省委申報的“云南九三學社口述實錄”課題被確定為中標課題。項目確定后,九三學社云南省委在全省范圍內認真篩選18位親歷云南九三學社發(fā)展歷史的老社員作為受訪對象,在全省范圍內挑選文學、藝術、教育、歷史以及媒體等各個行業(yè)的社員和部分機關工作人員,組成采編委員會。2015年5月,《云南九三口述史》正式出版。同時,采錄收集了所有受訪人員的照片、音頻和視頻資料。

在前期社史研究的基礎上,歷時兩年編纂完成了《云南省志·黨派志·九三學社卷》和《云南省志(1978—2005)·人物志》中“九三人物傳”等內容的編纂工作,對這一時期九三學社云南省地方史料進行了全面梳理,對存史備查、資政教化有著重要意義,文稿質量得到省委統戰(zhàn)部和方志辦的高度認可,在年終考評中獲評黨派志部分最高分。

“大”“小”結合

著力開展社史專題研究

多年來,社云南省委的社史研究工作,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結合九三學社地方史資源,結合研究人員的興趣特長,結合課題項目的重點,“大”“小”結合,“以小見大”,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社史專題研究。研究方位上,小立點、大眼光,既立足“九三”的土壤,又具有鞏固發(fā)展多黨合作制度的戰(zhàn)略眼光。研究內容上,既有小切口的零星研究、又有大主題的專題研究。研究成果上,小目標、大使命。從能做的做起,不懈努力,久久為功。

2019年組織開展并完成九三學社中央社史研究中標課題,形成論文《九三學社與西南聯大》,對西南聯大中的“九三人”群體,以及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杰出貢獻和重大事務上的社會影響,展現秉承五四精神的“九三”學人對于新中國科學文化發(fā)展和九三學社組織建設的深遠意義。

挖掘歷史檔案背后的故事,積極開展社史研究。在對九三學社云南省委所藏老檔案的整理和研究中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論文,如《云南九三學社創(chuàng)建初期的幾個問題考證》《九三學社章程的發(fā)展歷程》《戴麗三先生年譜》等,在《云南統戰(zhàn)理論研究要報》《團結報》上刊載。論文《許德珩與云南九三學社組織發(fā)展》和《近三十年許德珩先生相關研究述評與展望》先后選為許德珩研討會交流發(fā)言。追尋九三學社云南省委原專職副主委趙叢禮在1986年全國政協六屆四次提交的、被全國政協表彰為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100件有影響力重要提案《關于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提案》背后的故事,形成《生態(tài)學的追夢人---趙叢禮與環(huán)境監(jiān)測的故事》上報全國政協,被收入《100件有影響力重要提案的故事》出版發(fā)行。此外,還對《劉文典先生在“反右”斗爭中的兩次檢查》《秦贊在九三學社昆明分社籌委會成立大會上的致辭》等材料進行了整理。

 打造學習宣傳平臺

發(fā)揮社史資政育人、傳承優(yōu)良傳統的作用

大力挖掘社史資源,推動西南聯大舊址、昆明周培源舊居、麗江方國瑜故居掛牌“九三學社全國傳統教育基地”建設,編輯《九三學社全國傳統教育基地——方國瑜故居》一書。將“劉文典在云南展”陳列室命名為第一個“九三學社云南省傳統教育基地”。通過平臺建設,發(fā)揮傳統教育基地在傳承黨派歷史、弘揚黨派精神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使教育基地成為開展主題教育、開展社史和傳統教育的重要平臺載體。

與主題教育學習實踐緊密結合,緊緊圍繞“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要求,開展“學社章、社史,做合格社員” 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定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先后邀請專家宣講社章、社史,舉辦社章、社史知識競賽等學習教育活動;組織社員參觀重慶等傳統教育基地,充分發(fā)揮以史育人、傳統感召的作用,增強社員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強化社員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進一步筑牢社員的政治思想意識。

以重大歷史節(jié)點和重要人物紀念活動的開展為契機,推動社史學習研究。近年來,社云南省委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不忘合作初心,繼續(xù)攜手前進”“矢志不渝跟黨走、攜手奮進新時代”政治交接主題教育和“五史”為抓手,組織引導廣大社員學習社章、社史,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為社員傳承優(yōu)良傳統、析事明理、解惑釋疑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學習的基礎上,鼓勵社員結合實際和實踐經驗,深度思考,開展研究。

在網站、《云南九三》雜志和微信公眾號上,專門設置了“史海鉤沉”欄目,結合傳統節(jié)日和紀念日的宣傳報道,轉載刊載社史研究方面的文章,《“五一口號”發(fā)布后,各民主黨派是如何響應的?》《九三先賢與辛亥革命》《1947年<國立武漢大學第十六屆畢業(yè)紀念刊物>中的九三前輩》《世界海洋日緬懷那些與海洋科學研究有關的九三先賢》等文章,以更加貼近生活的形式普及社史知識,擴大社組織的影響力,引發(fā)社員研究社史的興趣。

無論是簡史、口述史、黨派志,還是各類研究論文, 這些史料,都從不同角度,真實、全面地記錄和反映了云南九三學社從創(chuàng)立到發(fā)展的歷史,集中展示了九三前輩的人格魅力、科研成就和九三學社的優(yōu)良傳統,讓歷史的光輝照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