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武維華:科技獎勵有異化 評價制度待完善


“在評價標準上,重數量、輕質量;在方法上,重定量評價、輕學術評議;在導向上,重產出形式、輕實際效果;指標體系過于絕對化;評價活動過頻過繁……”在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中國農業(yè)大學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常委武維華委員說,上述科技研究領域中的“不科學”現(xiàn)象,應該改一改了。

武維華認為,如今的科技評價獎勵制度體系不夠完善,指標不夠科學,程序不夠合理,有些導向也跑偏了。

“目前,每年省級科技進步獎就有7000多項,獲獎人數近3萬。”在武維華看來,如此臃腫的獎項,是各單位爭奪國家獎的結果。在這個時候,領導干部搭車、牽頭和權威掛帥便成為一種常態(tài),而“跑獎”也成為一種“服務”。

他認為,這種背離初衷的科技獎勵導向已經異化為某些科技人員刻意追求的目標,挫傷了一線潛心研究的科技人員,尤其是青年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而在科技人才評價、選拔和培養(yǎng)中,行政干預過多也是武維華所不能理解的。“對諸如海歸、非海歸的同類人才設置多重標準,各類人才計劃重復設置、相互攀比、界限不清;一些計劃采取行政方式選用人才,忙于為入選者‘戴帽掛花’,而較少為成長者‘澆水施肥’。”武維華說,“是該進行科技評價獎勵制度的改革了”。

他建議,建立獨立的、真正的第三方評估機制;重大科研項目經過獨立的專家委員會評估和論證;實施過程要有獨立的專家監(jiān)督;成果要由評估機構驗收。改革科技獎勵制度,大幅精簡省、部級科技獎,逐步引入國際同行參與基礎研究獎勵評審。建立科學的、標準相對統(tǒng)一的人才評價、選拔和使用制度,使科學研究回歸獨立自主的學術氛圍。(記者陳鳳莉 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