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張雪巖和他創(chuàng)辦的《田家》半月報


 

   張雪巖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學者和傳播工作者,1934年他創(chuàng)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份面向農民的報紙——《田家》半月報,發(fā)行量最大時達十幾萬份之多,《田家》成為農民學習新文化、新知識,了解國內外大事的一扇窗口,成為中國現(xiàn)代傳播史上重要的一章。

長劍一杯酒 高樓萬里心

張雪巖,學名張松峰,1901年出生在山東濰坊大常疃村。他從小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最底層——極端貧窮落后的農村,而且他家門寒微,一貧如洗,5歲喪母,飽嘗了人間的疾苦。小時候,他靠人幫助在濰縣教會辦的樂道院(后改為文華中學)讀書。盡管他聰明刻苦,成績優(yōu)良,但由于家境過于貧寒,未畢業(yè)他就不得不輟學了。15歲那年,他到藥房當小伙計,自己養(yǎng)活自己。他很想再去讀書,可家里實在供不起,使得他心情異??鄲灐4藭r,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英法等國因戰(zhàn)爭造成國內勞力缺乏而來華招募華工。張雪巖聽說后,覺得這也許是一條出路吧,便不顧家人勸阻毅然決然地遠渡重洋去了歐洲戰(zhàn)場。來到歐洲,張雪巖與同來的華工們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臟的搬運工,裝卸戰(zhàn)爭物資。剛到的時候,由于外國工頭不懂中國話,華工們又不懂外文,雙方無法用語言溝通,發(fā)生勞資糾紛時雙方自顧自地瞎吵吵,任何問題解決不了。張雪巖在教會學校讀書時學過英語,雖不精通,但遇到這種情況他便義不容辭地承擔了翻譯責任。遇上了幾回這種事情后,外國老板讓張雪巖當了專職翻譯,還特意讓他到學校進修了一段時間的英語。大戰(zhàn)結束后,中國這個“戰(zhàn)勝國”所得到的卻是更大的不公和屈辱。1919年他回國時,正值“五四運動”在國內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浪潮沖擊著他那顆年輕的心,“長劍一杯酒,高樓萬里心”這副他自書的對聯(lián),表達了他盼望著祖國強盛的心愿。然而回國后,他體會到的仍是政治的黑暗腐朽和民不聊生的悲慘狀況,這對張雪巖的刺激太大了。迫于生活,他來到廣文中學任英語教師。在此期間,他與文華中學校長、美國教士維里華森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從維里華森那里他接受了基督教的思想。平靜的教書生活沒有持續(xù)多少時日,他又變得不安分起來。他曾試圖走實業(yè)救國的道路,放棄了教師的工作來到正記輪船公司,但是,外國商人們的蠻橫,中國老板的洋奴嘴臉,使他陷入了新的痛苦之中。他也曾做過投軍報國的嘗試,可是,舊軍閥軍隊的腐敗黑暗,使他又不得不在極端的痛苦郁悶之中,借口治病憤然離去。離開軍隊后,張雪巖像逃難似的來到上海,先在廣學會謀了個編輯的差事,因為他沒有學歷文憑,常遭人歧視和受到不公正待遇。有一天,他在街上偶然遇到了維里華森,維里華森已不在文華中學當校長了,當時他擔任著美國長老會駐華總干事。張雪巖向這位老朋友訴說了心中的苦悶。在維里華森的幫助下,1930年他進入南京的金陵神學院,靠著每日教授兩節(jié)英文課的薪水,半工半讀學完了大學的課程。1933年,張雪巖從金陵神學院畢業(yè)后,又來到上海,在中華基督教男青年會和女青年會工作。此間,他常作為中華基督教的代表出席教會召開的一些國際性會議,走訪了很多國家。通過在國外的考察,他感到科技文化教育是使國家富強的重要途徑。他在《給母校慶壽》一文中曾寫到:“她(指母校)對社會國家和人群都負有無限責任。她明日的子孫,是造福地方的中堅,是復興中華民族的先鋒……愿她將來的生存是中華民族筑立在山東半島的向將沉的黑暗神州放射光明的探照燈。黑暗變作白日,中華魂得以起死回生?!?o:p>

他反復考慮,自度不宜做基督教牧師,于是,便辭去青年會的工作。1934年8月,他與孫恩三一起回到濟南創(chuàng)辦了旨在普及科學文化,提高農民素質的《田家》半月報。張雪巖是我國現(xiàn)代最早面向農民辦報的知識分子,他以極大的熱情從事《田家》的編輯出版工作。

《田家》半月報開辦的最初兩年間,張雪巖越來越感到自己學識上的欠缺,于是,在1937年8月,他暫時離開了《田家》,出國深造。他先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后美國康奈爾大學就學,獲得康奈爾大學社會系博士學位。1940年9月,張雪巖學成回國。此時正值抗戰(zhàn)期間,他來到大后方成都,一面繼續(xù)編輯《田家》半月報,一面出任齊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系主任。

農民是國本 知識是力量 

《田家》半月報名為報紙,實為16開本二十多頁的綜合性雜志,它隸屬于華北基督教農村事業(yè)促進會文字部,社址設在齊魯大學院內,名曰:“田家村”。《田家》以農民為辦報對象,“田家”意為:“農村的耕田”、“農民的家園”。這份報紙雖由教會資助,但宗教氣味并不濃。它用通俗的文字和語言教導農民如何生活、怎樣認識人生、怎樣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甚至教人如何待人接物、指導人如何講究衛(wèi)生等方面的知識也在其中?!短锛摇钒朐聢笤诋敃r的齊魯乃至華北地區(qū)廣大的農村深受農民的喜愛,據(jù)曾任教于齊魯大學的田仲濟先生回憶,在上世紀30年代上海頗為熱鬧的新文學和舊文學的討論中,曾有文章專門討論了“田家”現(xiàn)象,深深驚嘆它的發(fā)行面如此之廣,發(fā)行量如此之大,有十幾萬份之多。試想在當時的中國農村,封閉落后、交通不便,如此發(fā)行量大大超過許多大城市有名的書刊,這說明《田家》半月報有著廣泛和不可忽視的影響。

張雪巖作為學貫中西的教育家,為什么要給農民辦報,而且一直辦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正如其辦報宗旨中所寫的:“農民是國本,知識是力量”。張雪巖曾在《田家》半月報上寫道:“農民是人類最大的恩人,因為人類衣食住行的一切基本生活需要,都靠農民的生產創(chuàng)造。就是最現(xiàn)代化最科學的機械工業(yè),也是依賴農民生產挖掘出來的原料。所以說農民是人類文明的基礎、文化發(fā)展的源泉,一點也不夸張,絲毫不算過火。今天能有辦法的人都集中到大都市湊熱鬧,文化教育及一切經(jīng)濟福利的計劃與設施,多半都為大城市里的這些有辦法的人想。至于自古到今創(chuàng)造人類生活需要促進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功德齊天的農民,倒被人們遺忘漠視甚至歧視卑視,這是多么不應該的事?!彼ㄟ^將在國外考察到的情況和中國的現(xiàn)狀對比,意識到:中國以農民立國,農民占全國人口最大多數(shù),國家經(jīng)濟大部分仍舊建立在農業(yè)基礎上?!稗r民對國家的負擔這樣重……對自身享有的教育、衛(wèi)生、增加生產以及各種福利,更應有建議權?!薄耙砸话闳嗣窠逃幕疁实母叩秃饬恳粋€國家的強弱,是非常準確的尺度。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民)教育程度太低,文盲太多。為在科學生產上趕上美英蘇等強國,應把教育文化預算大大提高,積極掃盲,普及教育,這樣農業(yè)工業(yè)化才有希望。因為把現(xiàn)代化生產機械交給不識字的農民運用,是決不可想像的事,假如強行這樣做,那就未免是自開玩笑了……”

他把科學教育救國同農民問題聯(lián)系了起來?!坝砂四昕箲?zhàn)的痛苦經(jīng)驗中我們了解了中國問題的根本所在,是一個農村大眾文化水準提高的問題,新中國的國力潛在于這三萬萬多人口中,倘若能將他們的認識水準普遍提高,能分辨善惡,了解是非,并能提高科學生產技能,提高生活水準,過合理的科學生活,農業(yè)工業(yè)化的口號自然可以逐步實現(xiàn),把中國變成真正現(xiàn)代化科學的強國?!币舱腔诖耍蟪幕逃锣l(xiāng),“下鄉(xiāng)吧,教員和學生,醫(yī)生和護士,牧師和傳道人,藝術家,音樂家,電影家,分給農民科學文化知識,改善他們的生產技能,提高其生活水準,促進其健康的發(fā)展?!彼倪@些主張雖然是半個多世紀前提的,然而至今仍不失其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張雪巖通過對美國教育體制的考察,提出了許多很有見地的意見。他在《田家》第八卷第十九期寫的《美國見聞——教育》一文中說:“注重職業(yè)。近來美國的小學和中等教育的第二個新趨勢,就是為避免以往爬梯子式的升學制度,致把農村青年大部分拖走,因而鬧出田園荒蕪的恐慌現(xiàn)象,特在職業(yè)(特別是工、農及其他實業(yè))方面加以注意。辦法是除普通中小學應設科目外,亦就當?shù)匦枰樾卧O職業(yè)科目,如系農區(qū),當然注重農業(yè)科目,工業(yè)亦然。這種辦法,一方面可使智力財力都能升學的學生還可照舊,其余不能升學的可以以自己特有興趣專習某業(yè),以便由中學畢業(yè)后,可以參加專門職業(yè),使人人得盡其所長,參加建設事業(yè)?!?

  張雪巖全身心地為《田家》編寫籌劃、奔走宣傳、操勞忙碌著,即使在美國留學期間,他也一邊學習,一邊募捐、寫作,以此維系自己的生活和支持《田家》的出版?;貒?,他一邊為刊物操勞,一邊在齊魯大學、燕京大學任教,所得收入也大部分用在了辦報上。

  

為真理說話 替正義做聲

 

  外國教會進入中國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既廣闊且落后農村中尋求發(fā)展,農民就成為教會發(fā)展教徒的對象?!短锛摇穯柺篮?,很快成為鄉(xiāng)村基督教信徒們最愛讀的刊物。在總編輯張雪巖的努力下,《田家》為真理、為正義發(fā)出有力的呼聲,成為生活在落后鄉(xiāng)村的教徒們的喉舌。在《田家》半月報里,除了為農民介紹農業(yè)文化知識的文章外,還有大量的國際、國內新聞,時事評論以及鼓舞人民英勇抗日,反對國民黨內戰(zhàn)政策等方面的文章??梢哉f《田家》給當時消息閉塞的農村送去的不僅僅是知識,而且開啟了一扇了解國內外信息的窗戶。

  在抗戰(zhàn)的八年期間,《田家》發(fā)表了大量喚醒民眾抗日救國的文章,張雪巖先生本人就撰寫了《我們要永遠紀念雙十》、《中華民族不可動搖的自尊自信》、《正義之聲》、《軍事第一與士氣民氣》、《國內戰(zhàn)局與國人信念》、《紀念抗戰(zhàn)五周年》等文章,告訴農民和廣大受眾,只有全國團結,一致對外,最后才能獲得光榮的勝利??箲?zhàn)勝利后,他又撰寫了《慶新年哀國是》、《求上帝保佑青年學生》、《哭國運招國魂》、《為什么要打仗》、《反對內戰(zhàn)》等很多文章,告誡國民黨當局應該停止內戰(zhàn),“和平第一、建國第一、民主第一、自由第一”。

  1940年張雪巖從美國留學歸來后,除繼續(xù)辦好《田家》外,又以更多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投入了愛國民主運動,參加了人民權利保障的工作,同許德珩先生等一起發(fā)起創(chuàng)建了九三學社。他政治思想是進步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痛恨黑暗的封建社會,向一切舊的惡勢力、惡權威斗爭;他一直為民族解放、社會進步及世界和平努力著。1946年5月《新華日報》記者采訪他時,他發(fā)表談話:堅決反對“警員制”,反對運糧出川,反對學生軍訓,呼吁全國人民起來制止內戰(zhàn)。1948年他在《田家》上發(fā)表社論,“人類要相諒相愛,才能和平相處。達到此目的,非建立公平合理的社會經(jīng)濟制度與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人民的民主政治不可?!?他與進步人士辦過聯(lián)合三日刊,激烈地反對國民黨獨裁,因而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注意。

  《田家》半月報的讀者是廣大的農民群眾。張雪巖自己出身貧寒,深知農民的疾苦,因此他還撰寫《農民要說話》、《論功行賞農民第一》、《從天津凍死人論到農民的凍餒》、《農民與國家預算》、《由兒童節(jié)想到農村兒童》等反映農民現(xiàn)實生活的文章,發(fā)表在《田家》半月報上,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對農民壓迫剝削,反映了農民飽受人間的痛苦的慘狀,呼吁社會發(fā)揚“愛人如己”之心,幫助災難深重的農民。

  

“基督勝利了沒有!”

  張雪巖是基督教徒,然而,他又是一位不受任何勢力左右的、具有自主精神的愛國教徒。 在抗日戰(zhàn)爭處于艱苦卓絕的時期,他就《田家》上針對英美等國的政策發(fā)表了很多文章,以中國國民的立場呼吁英美等國“永做良友,共患難,制強暴,以互助互愛的精神建立世界永久的和平?!贬槍γ绹髨D與日本謀求妥協(xié)的做法,他在《為日美談話正告美國當局》一文中,代表中華民族神圣的抗戰(zhàn)意志,正告美國當局:“中國五年來已經(jīng)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抗戰(zhàn)必勝、建國必成的自信長城,并保障了太平洋各國四年多的安全。這種偉大的自信,和對人類安全空前的功績,是不容許任何人漠視或抹殺,更不許任何人出賣中國的毫發(fā)?!彼俅梧嵵氐貜娬{:“凡關遠東問題的談判,必須征求和尊重中國的意見。”

  抗戰(zhàn)勝利后,張雪巖針對國內和國際形勢寫了《基督勝利了沒有!》一文,指出:“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是兩千年前耶穌揭橥的人類互愛的和平教旨。所以舉世信徒,自古到今都一致將‘和平’的王冠加在他的頭上。但回顧歷史,曠觀今世,究竟誰在統(tǒng)治著世界,不是基督教擁戴信奉的和平之君——耶穌基督,乃是毀滅人類的‘戰(zhàn)爭惡魔’。”他“特把耶穌請來向全世界信徒發(fā)問:你們真信我嗎?”

  1946年12月24日晚8時,就在全世界都在慶祝圣誕,歡迎“仁愛的和平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在北平東單操場上發(fā)生了兩名美國兵強奸北京大學19歲女學生沈崇的暴行。事件發(fā)生后,張雪巖在《田家》上發(fā)表了題為《由美兵暴行說到宗教信仰》文章,指出教會、神父、牧師“為什么對這種污辱基督欺壓善良的罪惡充耳不聞,一語不發(fā)呢!”“教會的用處在哪里”,“傳道人所傳的是什么道理!”“宗教究竟有什么用處呢!”他告誡美國在華教會的領袖們,“切莫令這兩個美國兵把基督在中國的北平重釘在十字架上!” 在《基督教對白皮書為什么不講話》一文中,張雪巖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一向是以基督教國家標榜的,但其政府近來的好些言行,是與和平愛人的教旨相違背的?!?1948年初,張雪巖因參加反內戰(zhàn)的愛國民主運動,受到國民黨當局的迫害,被迫出國。他借此機會赴美國講學,并為《田家》募捐。 他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完成了橫貫北美大陸的旅行講演活動。此時,國內人民解放戰(zhàn)爭正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著。美國教會的“要人”表示,“《田家》應隨國民黨南遷?!睆堁r當即駁回,使得教會對他很不滿意。

  1949年夏張雪巖歸來,他立刻籌劃《田家》的獨立。他當選為新政協(xié)的基督教代表后,經(jīng)常受到攻擊,因為他非但不歌頌美國,反而批評美國支持國民黨打內戰(zhàn)的反動政策。帝國主義分子乘隙向在紐約的教會控告他,教會方面要他悔改,“不談政治”,每期刊物要寄一份給紐約方面檢查,否則,停止刊物的經(jīng)費。這樣的奇恥大辱,張雪巖怎能忍受!他絕不向帝國主義妥協(xié),而是緊急謀求自力更生的辦法,保持《田家》的獨立自主的立場。他籌劃創(chuàng)辦工藝社,以副業(yè)生產來補助辦刊經(jīng)費。

  對于教會革新運動,張雪巖不遺余力。1948年他寫了《教會應當革命了》的文章,呼吁基督教徒為真理正義奮斗,宣傳科學民主的宗教方針,建立公平理想的社會,創(chuàng)造犧牲無我的教會。

  

“雪巖去世得太早了!”

 

  上世紀90年代初,張雪巖的子女們?yōu)榱怂鸭赣H的資料,拜訪過父親生前的老朋友,曾擔任過全國政協(xié)常委的袁翰青先生。袁翰青談起張雪巖感慨萬分,一再說:“雪巖去世得太早了”

  張雪巖雖是社會學博士、知名人士,但他在幾十年的生涯中,過的都是清苦的日子,加上童年痛苦的生活,使他懂得了舊社會農民生活的艱辛,堅定了他獻身農村,一心要改變農村面貌的信念。他為《田家》操勞16年,正是這種信念的體現(xiàn)。他認為,工農大眾生活在中國社會最底層。要救國必須喚起民眾覺醒,民眾要覺醒必須給他們文化知識。外國人傳教士在中國的傳教是文化侵略,而中國人應該履行自己的愛國主義義務。為達此目的,他不懈地努力著。

  他的女兒在回憶中記述了當年她與父親相處的往事,“他幾乎沒有一天不為《田家》操勞。在濟南時,一般每頓飯母親都要喊他三四遍,他每次都是和藹地對我們說:‘我手頭還有一點沒寫好,寫完我馬上就來,你們先吃吧!’母親看飯菜涼了,熱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父親寫完了。但是,只要吃完飯,一撂下飯碗他就又開始工作。這已是他的老習慣了。

  張雪巖生活儉樸,一家人靠他的工資生活。他的夫人總想積蓄一點錢買幾畝地以備將來養(yǎng)老用。他則常常勸她說:“一是我沒有多余的錢可積攢;而即使有點兒余錢首先應當接濟想讀書而有困難的貧苦學生。國家有了人才才能強大。國家富強了,人民就自然富有了,還怕生活不好嗎?” 正是因為他對青年學生的支持幫助,他的家成了青年聚集的場所,他結交了很多青年朋友。他的女兒回憶當年的情景:“在北平被解放軍圍住即將解放的前夕,有幾位和父親常來往的學生到我家對父親講,他們要出遠門了,意思是說,他們今后一段時間里不能再到家里來了。可是,就在北平解放幾天后,這些大學生就出現(xiàn)在我們的家里。我當時感到很奇怪,不是說出遠門了嗎,怎么這么快就回來了。這些大學生笑著說,其實就在城外,去參加北平解放的工作去了。我父親曾利用他的工作之便掩護過黨的地下工作者,為共產黨傳遞過文件。我還記得,當年九三學社的領導在我家里開會,父親讓我在門口放哨?!?

  張雪巖是位基督教信徒,但他與共產黨合作,積極支持革命和進步事業(yè)。他在美國講學期間,聞聽祖國即將解放的消息后,謝絕了朋友的挽留,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并以新政協(xié)正式代表的身份參與了新中國大政方針的制定,為建立新中國努力地工作,貢獻了一份力量。

 ?。保梗矗鼓辏保霸拢比?,他參加了在天安門舉行的開國大典之后,在《田家》上發(fā)表兩篇熱情盛贊新政協(xié)的召開和新中國成立的文章。他指出,政治協(xié)商會議“是真正民主精神的結晶,這是一個空前的大創(chuàng)造”,政協(xié)會議的召開“是一個轟動歷史的大會議”。 新中國成立后,張雪巖為宣傳國家政策,更是沒白天沒黑夜地忙開了。他奔走各地,在教會中宣傳“共同綱領”的精神,幫助教會開展工作,解決困難。他面對不同的對象,常常上午用中文講演,下午用英文再講一遍。為了新中國的建設,國家發(fā)行公債,他就把動員大家購買公債的事全攬了下來……由于責任繁重、操勞過度,1950年1月28日,他突發(fā)腦溢血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短锛摇窊p失一位領導者,新中國剛剛建立了四個月,便損失了一位忠貞勤勞的服務員和溝通中西文化的使者。

  張雪巖獻身于為農民辦報事業(yè),十六年如一日地為《田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是個科技文化救國論者,也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和社會活動家。他秉承基督徒甘心吃苦、情愿犧牲的博愛精神,以駱駝自比,“默載甚重、任重道遠”,堅忍不拔地承擔著為“三萬萬多教育科學落后的農村人民知識提高科學前進”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