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這里集會, 紀念黎錦熙先生誕辰120周年并研討其學術思想。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同時,作為一名九三學社的成員,我想借此機會著重緬懷黎先生對九三學社的巨大貢獻。
黎錦熙先生是九三學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一生追求進步,治學育人,不忘民主救國。早在1945年,在西北師范學院任教授的黎先生應著名地質學家黃國璋先生之邀,加入了后來被稱為“民主科學座談會”的九三學社前身。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正式成立時,黎先生被公推為“九三”的八位監(jiān)事之一,一周后在九三學社的第一次理事監(jiān)事聯(lián)席會議上,他又被推舉為常務監(jiān)事。因此,黎先生雖然當時主要在蘭州工作,卻可以說是九三學社成立初期的核心人物之一。
黎錦熙先生對于建國后九三學社作為民主黨派繼續(xù)存在與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49年6月,毛澤東主席進入北京后到北師大看望并宴請湯璪真、黎錦熙、黃國璋等師友,黎先生談及他們都是九三成員,使得毛主席對九三學社有了較深的印象。本來在新政協(xié)在哈爾濱開始籌備時,九三學社沒有被邀參加新政協(xié)會議,學社的主要負責人許德珩等同志原定是以民主教授或其他身份參加會議。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黎先生的關系,毛主席和周恩來同志指示九三學社寫一份工作報告,向籌備會議說明九三學社做了哪些工作。許德衍、黎先生等五人聯(lián)名趕寫了工作報告,并在在黎先生主持的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印刷廠鉛印數(shù)百份,送交新政協(xié)籌備會分發(fā)代表人手一份。新政協(xié)籌委會通過這份報告了解了情況,一致同意邀請九三學社為參加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45個單位之一。許德珩、潘菽、黎錦熙、袁翰青、吳藻溪五人作為九三學社參加政協(xié)的正式代表,葉丁易為候補代表。這是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民主黨派對九三學社在民主革命時期為人民事業(yè)所做出的貢獻的肯定。由此,九三學社得以和其他民主黨派一起共同參與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建國大業(yè)。
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一次會議以后,九三學社和救國會、民主革命同盟(小民革)等民主黨派一樣,認為革命建國已經成功,民主黨派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因而準備解散。毛主席知道后沒有同意。后來,沈鈞儒先生又提出要把九三學社歸并于民主同盟,并請示了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李維漢同志,也沒有得到認可。李維漢說,“九三學社,都是一批拿粉筆的高級知識分子”,并特別舉了黎先生的例子。因此,九三學社能夠保留并且發(fā)展起來,到今天已經成為擁有十一萬成員并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民主黨派,黎先生功不可沒。
黎錦熙先生是九三學社的重要領導人、社務活動家。自九三學社正式成立,他就一直積極地參加九三學社的各項工作。四十年代后期,黎先生作為九三學社在北平的社員,積極投身反對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斗爭。1947年1月20日,他和九三學社留平同人發(fā)表時局意見,反對內戰(zhàn),要求和談,和平建國;2月下旬中共駐北平軍調處執(zhí)行部人員被迫撤離前夕,黎先生與許德珩等九三社員為中共代表餞行;9月,他和北平學生一起,到北平行轅請愿,抗議國名黨特務在師大毆打、逮捕學生的暴行;1948年6月,黎先生與北平各院校教授104人發(fā)表宣言抗議美蔣飛機轟炸開封;7月,他又簽名參與北平教授強烈抗議國民黨政府鎮(zhèn)壓學生的“七五”慘案宣言。期間,黎先生還利用他的社會影響,做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的工作,營救被捕地下黨員,掩護處在危難中的進步學生。解放后,黎先生一如既往積極參加社內活動,并先后擔任九三學社第一、二屆中央理事,第三、四、五屆中央常委,而且還是第一、二、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為民主科學的事業(yè)和九三學社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我們今天還可以在九三學社的文獻和檔案中,看到不少黎先生參加學社會議和活動的記載和發(fā)言。文革后,就在他去世前一個月,88歲高齡的他還參加了九三學社中央恢復活動后的首次正式會議,一周后,他就住進了醫(yī)院。
黎錦熙先生對九三學社還有一項突出貢獻:黎先生以其高尚的人格感召和動員了一批優(yōu)秀的學者加入九三學社,比如湯璪真、吳奔星、張云波、劉世儒、李長之、李魯航等先生,都是他發(fā)展的。此外如祁開智、蕭璋、廖序東、葉丁易、鄭華熾、陳光旭、王鈞衡、周廷儒等先生,加入九三學社也可能與黎先生有關聯(lián)。這為作為科技界中高級知識分子的黨派的九三學社的組織建設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條件,更提升了九三學社的社會影響力。
黎錦熙先生不僅是著名的學術大師,同時也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和民主黨派代表人士。他是九三學社的驕傲,是全體九三人永遠銘記敬仰的楷模。在他的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自強不息、愛國奉獻、追求民主與科學的光榮傳統(tǒng)和精神。當前,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樹立和踐行社會生活核心價值體系,在黎先生那以千萬字計的著作里,我們是找不到這樣一個詞匯來的,但我以為,黎先生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那些精神,正是什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具體的展現(xiàn)與詮釋。今天我們紀念黎先生,就一定要繼承和學習他的崇高品質,努力履行好參政黨職能,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為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和祖國的繁榮昌盛做出自己的貢獻。
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