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毛澤東與黎錦熙的師生情


黎錦熙(1890年2月2日―1978年3月27日),字邵西,出生于湖南湘潭,是我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院士)。他參與創(chuàng)建了九三學社,并被選為九三學社第一屆理監(jiān)事聯(lián)席會議常務(wù)監(jiān)事,第一、二屆中央理事會理事,第三、四、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委。

北京和平解放后,中共中央從西柏坡遷進北京城。剛剛住下不久,毛澤東從中共北京市委有關(guān)同志那里得悉,黎錦熙等知名學者都在北京,就立即驅(qū)車到和平門北京師大宿舍看望。黎錦熙事先得到通知后,從家中趕到院門口迎候。上午10時許,毛澤東一行到達北師大宿舍區(qū),他一下車直奔黎錦熙而去。一聲“黎老師”出口,他的眼眶濕潤了,黎錦熙的雙眼也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自1919年北京一別,整整30年,兩位摯友未曾見過面,這怎不叫人激動萬分呢?在場的人們都被這動人的場面感動得熱淚盈眶。這天中午,毛澤東掏錢讓工作人員叫來了兩桌酒席,款待老師和幾位知名教授,席間他緊挨黎先生就坐,親切話舊,非常興奮,直到日落才依依而去。此后,毛澤東幾次接黎錦熙到中南海敘談,有時也把另一位湘潭人氏齊白石一同請去。有一次荷花盛開,毛澤東還饒有興味地和黎錦熙一起泛舟共賞。10月,黎錦熙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之邀,參加了開國大典。

建國以后,毛澤東日理萬機,抽不開身去看望黎錦熙,就派秘書周小舟代為看望,常常捎去自己的一些喜愛之物送給老師。周與黎也屬湖南老鄉(xiāng),又兼與黎有師生之誼,所以樂為代勞,長此以往,形成習慣。

1951年春節(jié)前后,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各民主黨派負責人會議,作為九三學社負責人的黎錦熙,也參加了這次大會。會期半月左右,黎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毛澤東和其他中共中央領(lǐng)導人。有一天晚上,看郝壽臣演出武打戲,黎錦熙和葉圣陶、老舍等人被安排在毛澤東后一排就坐,演出間隙,毛澤東不時回過頭來向老師和其他幾位著名民主人士點頭致意。看到毛澤東紅光滿面,神彩奕奕,黎錦熙感到無比高興。

解放初期,毛澤東曾想請老師在政府部門擔任實職,黎以健康狀況不佳婉言謝絕了。后來,他了解到黎錦熙潛心于教育和著述,也就不再勉為其難。不久,毛澤東指定黎錦熙和吳玉章、范文瀾、成仿吾、馬敘倫、郭沫若、沈雁冰7人,共組“中國文字改革協(xié)會”,黎錦熙被選為理事,后又被選為常務(wù)理事、副主席,兼方案委員會副主任和漢字整理委員會主任。據(jù)說,這些都是經(jīng)過毛澤東點頭同意的。

此后,黎錦熙便盡其所長,為漢字改革殫精竭慮,作出了重大貢獻。正如1958年公布“漢語拼音方案”時,周恩來在《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wù)》這一報告里所說:“黎錦熙、錢玄同等人制訂‘國語羅馬字’的功勞是不能不承認的。”

1953年的一天,毛澤東派人給黎錦熙送來了不少禮物。并附有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的一封信,信中說,“黎錦熙委員:各兄弟民族先后敬獻毛主席、周總理禮物一批,奉命分送給您。人參果一包,阿膠四塊,紅參一盒,冰糖一塊,麝香2支,貝母1包,蟲草半斤。并請查收,此致敬禮!”來人還轉(zhuǎn)告了毛澤東的問候,望他多多進補,保重身體。這些關(guān)懷,黎錦熙不勝感激。

對黎錦熙的學術(shù)研究,毛澤東給予了支持和肯定。早在1950年黎出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總主任時,曾向毛澤東寫過一封信,就中國大辭典編纂處機構(gòu)歸屬、人員編制以及辭書編輯事業(yè)應(yīng)合理發(fā)展等方面的問題,提出意見。毛澤東很快回信加以肯定。他在信中說:

邵西先生:五月十七日惠書敬悉。所提大辭典處各點均可同意。并和胡喬木同志說了,他也同意。請用電話和胡同志接洽為荷。順祝健康。毛澤東一九五O年五月二十二日

在“文化大革命”中,“左”的干擾使黎錦熙也受到?jīng)_擊,毛澤東和周恩來旋即指示保護他,還通過毛澤東的表兄、黎錦熙的好友王季范等勸阻紅衛(wèi)兵,不要去抄黎的家,更不許去批斗他。

1972年,毛澤東、周恩來得知黎錦熙居住條件較差時,特地過問他的住房問題,使他遷到朝陽門內(nèi)北小街一個四合獨院,他從此有了一個幽靜舒適的環(huán)境,在這里一直生活到逝世。對此,黎錦熙曾于1973年元旦,以高興和調(diào)侃的心情作《四合房即事》詩,以志慶賀。詩云:

南齋門設(shè)且常關(guān),北門鎖鑰誰堪屬?

北房中作辦公廳,兩頭耳房供住宿;

西房一室客廳虛,東南五間書庫實。

五車昨已汗牛來,萬卷今猶充棟積。

對于毛澤東的關(guān)懷,黎錦熙感到無以為報,只能加倍地工作,更多地奉獻教學和科研成果,以實際行動支持毛澤東領(lǐng)導的革命事業(yè)。與此同時,他在思想感情上更貼近人民,更貼近時代,為革命和建設(shè)的每一次成功感到歡欣鼓舞。

1962年,國內(nèi)遭受了三年自然災害,經(jīng)濟面臨巨大困難。盤踞臺灣的國民黨“反攻大陸”的叫囂卻甚囂塵上。在這樣的政治氣候下,黎錦熙和毛澤東《沁園春·雪》原韻,填了一首詞:

解放臺灣,霧凈波澄,風舉葉飄。笑星沉海底,當窗歷歷,河源雨過,隔座滔滔。遠掠層人,近探圓月,銀漢翱翔孰比高!從天降,又百花齊放,萬種妖嬈。

地球映日呈嬌,瞰海岸回環(huán)盡舞腰。嘆向戍弭兵,徒勞辱舌,屈原愛國,空賦離騷。民主陣營,和平堡壘,誰在張弓學射雕。拭目看,被東風壓倒,曾不崇朝。

詞中,他浮想聯(lián)翩,超脫九天之上,將科學的眼光和浪漫主義的遐思結(jié)合在一起,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放眼全球,看到“民主陣營”、“和平堡壘”東風正在壓倒西風;對那些魑魅魍魎,他大聲喝斥“誰在張弓學射雕?”,接著又展望了祖國統(tǒng)一的遠景,字里行間散發(fā)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地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他立即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只惜吳剛不煉鋼,明月千古冷天堂。

昨夜寰宇歌聲動,爭取紅星斗列強。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毛澤東領(lǐng)導下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是多么激動和喜悅;對列強是多么的蔑視!

黎錦熙不僅認真學習毛澤東思想,還大力宣傳毛澤東,對青年人進行傳統(tǒng)教育。1952年,他撰寫《毛主席六札紀事》,回憶毛澤東在一師刻苦學習、為革命儲備力量的情況。1958年,出版《〈實踐論〉語法圖解》,以推動全國人民學習毛澤東哲學著作;1967年,他不顧78歲高齡,熱情接待關(guān)于詢問毛澤東青年時代革命活動的各地來訪者,并著《有關(guān)毛主席青年時代的回憶》一文;1968年,完成《〈矛盾論〉語法圖解分析》一書,從分析《矛盾論》的章句入手,幫助讀者完整準確地理解全文的內(nèi)容。1974年,校補《毛主席六札紀事》一文;1977年,撰寫《崢嶸歲月中的偉大革命實踐―――回憶建黨前夕毛主席的部分革命活動》。

1976年,對于黎錦熙來說是沉痛的一年。先是年初周恩來逝世,他在悲痛中賦了“周總理哀辭”一首,以為悼念。9月,毛澤東逝世的噩耗傳來,這對他震動更大,猶如五雷擊頂,數(shù)日不思茶飯。不久,他病倒,身體更加衰弱了。一年多以后,黎錦熙在書房不小心摔倒,竟致不起。時為1978年3月27日,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