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李延聲:我為王淦昌畫像


 

黃胄先生在炎黃藝術館搞過幾次“科學與藝術”聚會,參加的人大多數(shù)是著名科學家和藝術家,其中就有九三學社中央原名譽主席、著名核物理學家、我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的王淦昌先生。記得1994年的那次聚會上,我們還搞了一次抽獎游戲,結果大獎被王淦昌先生抽到了,王淦昌先生得到了黃胄先生親筆簽字的畫。他開心極了??墒撬恢?,那是我們故意安排的,目的就是讓老人家開心。我們的目的達到了。

王淦昌先生在年輕的時候就是世界知名的科學家。1930年,他在柏林大學師從被愛因斯坦稱為“我們的居里夫人”的猶太籍女物理學家梅特納。1934年4月他回到中國,1941年,他提出驗證中微子存在的實驗方案并為實驗所證實,名聞世界。1959年3月9日,他從4萬張照片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十分完整的反西格馬負超子,這是實驗上第一次發(fā)現(xiàn)荷電反超子。1959年9月,王淦昌小組宣布了這一發(fā)現(xiàn),轟動了世界。這一發(fā)現(xiàn),豐富了人類對反粒子的認識,填補了粒子·反粒子表上的一項空白。

可是,在他已經(jīng)功成名就后,卻突然消失了17年——黃胄老師多次當眾向他翹大拇指,贊揚他這甘當無名英雄的17年。從1961年到1978年的17年,在世界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中王淦昌失蹤了。許多國外的科學家都在猜測,王淦昌究竟在研究什么?其實,他在搞中國的“兩彈”(原子彈和氫彈),長年累月連家也不回。他的老伴吳月琴問他:“到哪兒去?”他給老伴留下一句話:“挨凍,執(zhí)行任務。”老伴只知道他在“信箱”里,可連這個“信箱”的具體方位都說不清……

在“科學與藝術”聚會上,我認識了王淦昌先生,那時候他已經(jīng)快90歲了,除了耳朵有些不聽使喚,身體還是挺好的。

1995年11月29日,我到木樨地王淦昌先生家中拜訪,為他畫了這張肖像。然后我請他為畫像題詞,他不假思索地提起筆就寫道:“科技興國”。我一點也不驚訝他的不假思索,因為他為了這四個字,獻出了他才華橫溢的一生!

我對這幅畫一直不是很滿意,總希望有機會能夠為王老再畫一張。遺憾的是,機會不再了,轉過年的12月10日,這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核物理學家,可親可敬的王淦昌先生辭別人世,享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