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魏建功:為了編《新華字典》他辭掉了北大副校長的職務


魏建功是北京大學著名教授,中國語言學大師,早在20世紀20年代即以研究古音韻的專著享譽學界,特別是他為編《新華字典》而辭掉北大中文系主任和副校長職務的舉動,廣為人知。他很早就加入了九三學社,解放后,成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的首屆學員,這對他的思想進步是非常重要的機遇。

魏建功

魏建功是“五四”時期北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又是北大歌謠研究會的積極分子,參與編輯北大《歌謠周刊》,寫了不少文章,很有影響。他還在1934-1936年在北大首先開講“民間文藝”課程。我很榮幸成為魏先生的學生,后來又成為北大中文系的同事。

北大的“古代漢語”“要籍題解”等課都是魏先生教的,他講課注重實際知識,比較隨便,講自己的專長與心得,而不大注意理論體系。當然,他講課也并非沒有體系,不過這是國學知識體系,初學者難以掌握,就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魏先生終生熱愛民間文藝,解放后即成為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的創(chuàng)會理事,積極參加會里的活動。1962年《歌謠周刊》四十年紀念時,他提出應隆重紀念,使人們更加重視民間文學。他當時是副校長,他的意見在北大得到重視,決定開慶祝大會,辦圖書展覽、座談會等活動。我當時是中文系唯一的民間文學教員,負責一些準備工作。記得當時已從圖書館調出許多民間文學圖書,準備辦一個大型展覽,大會、小會也在籌辦之中。不料,1962年夏天召開的“八屆十中全會”決定要大抓“階級斗爭”,特別是文藝界的階級斗爭。北大黨委組織開會決定只開小型座談,作為學術活動處理,這是對作為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長的魏先生的一點安慰。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則舉辦了紀念活動,請顧頡剛、魏建功等講《歌謠周刊》時期的民間文藝活動,魏先生發(fā)表了兩篇回憶錄,今天看來,彌足珍貴。

魏先生沒有一點架子,對青年人非常熱情,向我們講了許多“五四”時期的情況。北大學生在“五四”時期演出話劇,他也積極參加,支持這一新生事物。當時女生少,愿意演戲的女同學更少,所以有些女角色就由男同學來演。當時俄國盲人作家愛羅先珂也來看戲,對男生演女角提出一些批評。演戲的同學十分不滿,魏先生寫了反批評的文章。本來,這是學術爭鳴,無可厚非,但他文章的題目卻是《不要瞎說》,幽默過分了,成了一種對生理缺陷的嘲弄,引起魯迅先生的很大反感。魯迅先生與愛羅先珂關系很好,他們都住在新街口八道灣,知道此事后,即寫了一篇文章對魏先生的文章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魏先生看了之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感謝魯迅先生的批評。過去他常去看望魯迅先生,此事之后,還是一樣去看望,一起談笑,一如往常。由此可見當時師生關系也是非常融洽而有原則性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革命勝利的法寶,也是科學進步、社會進步的法寶,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并堅持下去。(文/段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