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可親可愛又可敬的他們,集結成為“九三交大英雄譜”!


2022年3月9日,上海交通大學緊急啟動疫情閉環(huán)管理,全校師生醫(yī)務員工堅守各自的崗位,守望相助,齊心協(xié)力投入聯(lián)合抗疫,為封閉管理中的30000多名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務。

其中,有這樣一群九三學社社員,他們迎難而上,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成為守衛(wèi)交大的“逆行英雄”。

為銘記這段特殊時期的動人故事、傳遞抗疫愛心正能量,九三學社交通大學委員會宣傳委員們對一線的12位社員以及兩位副主委進行了電話采訪,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聲。

熊定邦:助力送餐的“大白熊”教授

 

九三學社上海交通大學委員會五支社信息委員熊定邦是交大材料學院教授,也是國家“青年長江學者”。這次特殊時期,他解鎖了全新的“餓了么”騎手身份。作為“送餐天團”的志愿者,他要穿著厚重的“大白”防護服、開著私家車,把近千份熱乎乎的盒飯以最快速度運送到學生宿舍樓下,這已成為他每日的頭等大事。同時,日常工作也不能耽誤,他在送餐之外繼續(xù)撰寫項目申請書、線上指導學生,等等。

作為一名父親,熊定邦在疫情之初,不得不將12歲女兒單獨留在家中,幸虧有領導和同事幫忙渡過難關。雖然牽掛著校外家人,樂觀的“大白熊”老師表示,他感觸最深的還是大家一起齊心協(xié)力、苦中作樂地解決疫情初期的突發(fā)困難,并迅速實現了管控工作有序化?!白罾щy的時期已經過去,大家回歸校園勝利在望”,熊老師微笑著說。

嚴亞賢:危難時刻盡顯巾幗擔當

 

九三學社上海交通大學委員會副主委嚴亞賢是交大農業(yè)與生物學院教授。3月9日,嚴亞賢和她的先生兩人都被封閉在校園中,開啟了他們的交大抗疫保衛(wèi)戰(zhàn)。

封校第三天,學生們無法出樓棟,嚴老師迅速“變身”為志愿者,和其他4位老師負責為東區(qū)29棟456位同學送上一日三餐。身穿防護服的嚴老師在29度的高溫下,來來回回搬運盒飯,等脫下防護服時,汗水早已浸濕了衣服。嚴老師既要為學生送餐,又要帶學生做課題、授課,身兼數職,操勞辛苦。

采訪過程中,嚴老師一直強調說:“我只是做了每一位交大老師,每一位‘九三人’都會做的事”。抗疫中的“九三人”就是這樣默默地用自己的光和熱,照亮并溫暖著他人,堅定不移地踐行我們的初心和使命。

顧金輝:比翼雙飛的抗疫大丈夫

 

社員顧金輝是農業(yè)與生物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的實驗師,封校后,他主動報名成為首批志愿者,是一位真正的“逆行者”。

3月13日,顧金輝在核酸檢測點工作,一干就是12個小時,身為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教師,他喉嚨啞了,腿也邁不動了。但面對大家的關切,他樸實地回答:“我家領導是醫(yī)務工作者,一直奮斗在防疫第一線,我不能落后。而且我了解疫情工作,知道自己能為大家做點什么?!?/p>

顧老師不僅積極參與志愿者工作,同時還從專業(yè)角度就防疫中送餐的私家車的消毒問題提出了寶貴建議。當詢問他對志愿工作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他說:“第一,大白的工作真累。氣溫高,穿著防護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汗水濕透、還刺激眼睛。第二,相信國家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中國人都不會退縮。我們交大的志愿者不僅都能堅持到底,還都積極主動,大家都很有奉獻精神!”

李卉:一闋“定風波”煌煌九三志

 

社員李卉是農生學院教學實驗平臺實驗師,還曾任交大BBS飲水思源古典詩詞板塊的版主六年有余。作為資深SJTUer和中國古典詩詞愛好者,她對交大充滿護衛(wèi)之情。疫情乍起,面對著風雨飄搖,篤信文字(尤其是漢語古詩詞)穿透力量的李老師創(chuàng)作了一闋《定風波》,祈愿交大早日定風波。

 

該詞牌的格律有多種,她選用了柳永《自春來》體,仄聲韻更加鏗鏘有力。疫情如開戰(zhàn),交大即沙場,這首詞更是一篇躊躇滿志的檄文。

李卉也是資深的“九三人”。加入九三學社多年,她依然記得聆聽社市委原主委趙雯為入社新人作講座時感受到的深深震撼。那場深入靈魂的演講,激發(fā)了她承繼“九三”精神的意愿與志向。這次抗疫她忙碌到鞋底開裂,依然謙虛而堅定地表示:“雖然我只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交大教師,但時刻牢記社員的身份,無論在何處都不能給‘九三’丟臉!我要以前輩們?yōu)榘駱?,奉獻自己的一份力。”

朱燕華:電鏡實驗平臺的護航者

 

社員朱燕華是交大分析測試中心的電鏡影像中心平臺主任,高級實驗師。在交大抗疫期間,她不僅要進行電鏡平臺相關實驗室的每日安全巡查工作,負責協(xié)助平臺20位居家隔離老師處理現場相關事務。同時她也報名作抗疫志愿者,在菁菁堂協(xié)助學生的核酸檢測工作。

這段時間,朱燕華感觸最深的便是交大師生們齊心抗疫、無私奉獻的精神面貌,這讓她備受鼓舞,“這次疫情既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交大精神的體現和升華,也將會是我人生中難忘的回憶和經歷。作為九三學社的社員,除了所在單位外,校統(tǒng)戰(zhàn)部和九三學社組織也時刻關注了解我們的生活狀況,為我們送來了貼心周到的補給物資,為我們解決后顧之憂,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關愛。”

結合自身的專業(yè),朱燕華目前正在籌備在線“微光講堂”,為材料學院及其他學院的師生們作顯微成像分析方面的系列專題技術講座,幫助大家了解電鏡、原子力、共聚焦等成像技術的應用,以便同學們在疫情結束后可以快速開展科研實驗等。

李元超:“以校為家”的逆行超人

 

社交大委員會副主委李元超是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yī)學研究院工程師,轉化醫(y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生物醫(yī)學制造技術中心副主任。3月9日7:00,李元超如往常般早早前往學校。進校門前他收到行政老師發(fā)來的短信通知,說可能會封校。但因為實驗室當天要停電,設備停電沒有人不行,作為實驗室安全員,他義無反顧留在了校園。

為抗擊疫情,李元超身兼數職,傾注力量迸發(fā)出“超哥”超能量,真正體現了交大人和“九三人”的擔當。每天,他在辦公室狹小的行軍床上醒來,上午客串實驗室安全員,保證轉化醫(yī)學院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實驗室與儀器設備正常工作,并在安全員的遠程指揮下,和同學遠程連線處理實驗,為師生的科研保駕護航。同時還要擔任聯(lián)絡人,排查統(tǒng)計滯留教職工和學生,保證師生安全。下午他穿起“大白”服,擔當志愿者,在核酸檢測點承擔導流與服務工作。

雖然忙碌,但看到學校一天天好起來,還有那么多老師兢兢業(yè)業(yè),李元超表示心里很安心。朋友圈中,他寫下了近期的體會:“在閔大荒,‘以校為家’,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至少比戰(zhàn)亂好,共克時艱,一切都會過去。眾志成城,曙光在前?!?/p>

常麗英:飲水思源,抗疫爭先,我與交大肩并肩

 

社員、農業(yè)與生物學院植物科學系常麗英老師,在收到學校的動員令后,毫不猶豫作出了選擇——服從全校大局,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她與同事組成送餐團隊,為兩個樓棟幾百名隔離管控的學生配送一日三餐。每當接到學生的電話,她都會耐心地為他們做好心理疏導。同時利用間隙,抓緊做好備課工作,按時完成學生的在線授課。在學生被隔離不能進實驗室的情況下,她還跟時間賽跑,面對溫室里正值生長旺季的植物材料,全力以赴地采集試驗數據。

常麗英堅信,有學校的統(tǒng)一指揮,有包括“九三”同仁在內師生的共同努力,交大一定會早日戰(zhàn)勝疫情,破繭重生展雄姿,撥云見日迎彩霞。

沈寶榮:辛勤奉獻的后勤人

 

沈寶榮是學校后勤保障中心質量與安全管理辦公室主任,也是九三學社資深社員。3月9日,沈老師一聽到學校因為疫情要封閉,就立即趕往學校。剛封閉的這段時間,正是后勤保障中心最繁忙的時候,需要緊急處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沈寶榮和后勤職工們一起白加黑24小時輪班,隨時在崗。

首要任務是必須保障所有在校學生、老師的一日三餐及時足量的供應。在食堂有員工感染、部分食堂關閉的情況下,沈寶榮及時迅速應對突發(fā)情況,聯(lián)系外面餐飲公司,順利保障了在校師生的餐飲供應。同時聯(lián)系相關單位啟動學校環(huán)境消殺、協(xié)調各類物資保障等。

這段時期,他的工作異常繁忙,直到學校封閉十天后,后勤保障運行漸漸走上正軌,才有空接受了微信采訪。但在采訪剛進行到4分鐘時,一通工作電話進來,采訪又被打斷了,他又去緊急處理工作了。

看到交大老師和同學們在朋友圈曬出學校的隔離餐,菜品豐富,營養(yǎng)搭配合理,看到他們都領到了充足的生活物資,看到霧炮消洗車在校園進行環(huán)境消殺,這一切的背后凝聚著默默支持奉獻、為交大保駕護航的沈寶榮及所有后勤人員的辛勞和汗水。

王承民:交大“送餐天團”中的白發(fā)教授

 

王承民是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年過半百的他早在2004年就加入了九三學社。自3月9日學校封閉管理以來,他一直住在學校,在第一線參與抗疫行動。在12日學生不能出宿舍樓之后,王承民就加入了電院志愿者團隊,共同為電院4000多位學生運送、分配一日三餐。同時,王承民教授還堅持每天上課、備課,為同學們一邊提供物質食糧,一邊提供精神食糧。

當問起這段時間最大的感觸時,王承民覺得電院以及交大老師們在關鍵時刻的責任和擔當讓他很感動。很多老師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封閉,住辦公室的地板上,洗澡不便,換洗的衣物不足。但大家不但毫無怨言,而且都很積極地參與志愿者工作,特別是年輕老師都是爭著承擔各種任務,感觸很深。

袁聰俐:逆行突擊的抗疫“士兵”

 

社員袁聰俐是農生學院動物學科系研究員,專業(yè)領域為預防獸醫(yī)。本次疫情爆發(fā)初期,他并未在校內。但當他了解到學校防疫人手緊缺等情況后,于3月12日接受學校和學院的召喚,毅然駕車逆行入校,加入了農生學院抗疫大軍“士兵突擊”隊。

作為預防獸醫(yī)專業(yè)教師和研究人員,袁聰俐非常清楚病毒傳播的方式和預防手段,同時對學校的各項防疫抗疫舉措也充滿信心。進入學校后,他就立刻投身到具體的抗疫任務中:為學生送餐、擔任核酸檢測志愿者、設計合理的防疫物資使用方式,充實了抗疫的力量。

胸懷鋼鐵志,心憂眾學子;專業(yè)學養(yǎng)厚,無懼疫風險。袁聰俐是抗疫突擊隊里的一員好兵、強兵、尖兵,更是令我們引以為豪的“九三人”!

趙心清:堅守崗位、關愛學生的教授媽媽

 

3月9日6點剛過,社員、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趙心清和往常一樣早早來到了學校,因為疫情被封閉在學校內。牽掛著學生長期被隔離在宿舍樓里的心理狀態(tài),她迅速組織了學生關懷微信群,建立了封閉期間的生活分享文檔。在群里、在騰訊視頻中和同學們一起聊天,分享生活互助信息,以互相關愛鼓勵的氛圍幫助同學更順利地度過隔離時期。

學校雖然封閉了,但學業(yè)不能放松。為此,趙心清特意邀請了已畢業(yè)的學長給同學們作線上學術報告,還建立了文獻學習和研究討論的共享文檔,方便同學們一起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互相督促、共同進步,做到防疫學習兩不誤。

張倩倩:披上“大白”制服的愛美健將

 

社員張倩倩以志愿者身份投身校外“南洋北苑”的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為抗擊疫情傾注自己的力量。因每周還有16個學時的線上課程,所以她主動承擔了早餐的分送任務。每天上午,她早早把早餐送到隔離在“南洋北苑”的500多位學生住處,下午跑去參與分發(fā)物資,晚上還要參與2-3小時核酸檢測輔助工作。

對張倩來說,累了一天后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回復學生的各類學習、鍛煉及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每次她都會盡自己所能幫助學生。當問起這個愛美的小姑娘有沒有時間捯飭自己時,她開心地說:“現在穿上防護服,誰也認不出誰啦?!币粋€之前每天都以最靚麗形象出現在眾人面前的姑娘,現在最大的享受已變成每晚都睡上美美的一覺。

張勇:勇于爭鋒的小區(qū)志愿者

 

疫情期間,社員、生命技術學院張勇老師在小區(qū)封閉的情況下,積極加入小區(qū)志愿者團隊,為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當小區(qū)進行核酸檢測時,張勇穿上白色隔離服,協(xié)助維持秩序,并幫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機登錄信息。為保障小區(qū)居民吃上蔬菜,他又承擔起幫助小區(qū)居民分配蔬菜的工作,樓上樓下來回跑,幫忙把蔬菜送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中。

雖然自己有工作要完成,家里也有很多事要兼顧,但張勇還是選擇在這個特殊時刻,義無反顧地成為志愿者,能親手把關愛和幫助給到有需要的鄰居,他由衷感到欣慰。

陳代杰:在校園滯留期科研仍有新突破

 

陳代杰是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社中央原委員。3月9日,他像往常一樣,早早進入校園開始工作,結果突遇疫情管控而滯留校園,住進了學校征用的學術活動中心賓館。隨后,他第一時間參加學校教學發(fā)展中心組織的線上課程培訓,快速進入線上教學狀態(tài)。

由于實驗室封閉管控無法開展實驗,陳代杰靜下心來,梳理之前的科研成果,追蹤最新的科研文獻報道,科研工作不但沒有受到阻礙,效率反而得到提高。

在這次抗擊疫情封控管理過程中,陳代杰在交大校園里最大的感受是三個井然有序,第一,各單位領導及行政人員主動請纓進入校園參加抗疫,組織指揮校內團隊、統(tǒng)籌協(xié)調校外應援等活動井然有序;第二,教學發(fā)展中心全力支持學校在線教學工作井然有序、高效開展,與一線教師一起全力以赴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第三,學生按照學校的防疫 “足不出戶”管控措施,有序排隊進行核酸檢測,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在談到家里情況時,陳代杰表示其夫人與母親各自在家中,積極配合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防護,封閉時期不出門,不給國家添麻煩。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團結一致,同心戰(zhàn)疫!

 

采訪告一段落了,在匯總采訪報道的過程中,我們被深深地感動了,一線的教師們真的太辛苦了。在采訪之前,社交大委員會宣傳委員們做足了功課,查閱社員的個人資料,了解社員的專業(yè)背景,準備好采訪提問,提前預約時間。在盡量不影響一線社員老師工作和休息的間隙,完成了采訪。

雖然心中早有預設,但多位委員仍然表示自己被深深震撼了,他們詳細記錄下采訪過程中一線社員的答復和感受,但限于篇幅,只能精煉縮減。

從這些簡短的報道中,我們看到了一群知難而上 、同心勠力、守衛(wèi)校園、呵護學生的交大“九三人”,一群可親可愛又可敬的逆行英雄,由此集結成為“九三交大英雄譜”。

有一種守護是精勤奉獻,有一種精神叫大愛無私,有一種英雄在危難時刻方顯真容,請接受我們的敬禮,請接受我們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