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擔當科學傳播責任,著力打造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科普講壇品牌


2022年逐漸進入收官階段,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科普講壇克服疫情不利影響,繼續(xù)適時赴相關中小學開展巡講,努力為今年的科普工作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11月15日下午,社市委科普講壇應邀來到東港小學,由九三學社社員、高級工程師方圓偕同事趙智泉為四年級學生代表帶來兩場題為《中國航天發(fā)展史》和《衛(wèi)星結構與AIT 》的航天科普講座。方圓以《中國航天發(fā)展史》為主題,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生動詳實的事例,圍繞火箭的起源、構成、分類及多個“首次”衛(wèi)星發(fā)射等方面內容,講述了中國航天事業(yè)從無到有、由弱向強的發(fā)展歷程。趙智泉則圍繞衛(wèi)星的分類與作用、衛(wèi)星的材料與選擇、衛(wèi)星結構與設計和航天的奮斗歷程進行了授課。

17日下午,社市委科普工委委員、復旦大學副教授徐建軍為浦東外國語學校高一年級的同學們揭秘了一種神秘的天體——黑洞。徐建軍說,“黑洞”是大質量恒星演化的最終產物,早在18世紀就有多名科學家提出了相關預言,但直到1969年才由美國物理學家Wheeler正式提出。在講座過程中,徐建軍圍繞黑洞的質量、探測等多個問題開展了深入的探討。

18日,社市委科普講壇又走進洋涇菊園實驗學??萍脊?jié),邀請社市委科普工委委員、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為同學們帶來一場題為《密林尋蹤——竹節(jié)蟲》的科普講座。殷海生介紹說,竹節(jié)蟲屬有翅亞綱下的直翅總目,因身體修長形似竹節(jié)而得名。竹節(jié)蟲自我保護方式主要有擬態(tài)、擺動和警告等三種。它還有一種特殊本領就是斷肢再造,在竹節(jié)蟲的若蟲階段,經常會因為逃避敵害而缺胳膊斷腿,但還能逐漸長出附肢。殷海生的報告內容豐富且生動,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學們!

11月21日和25日,社市委科普講壇分別走進東方小學和民辦宏文實驗學校。在東方小學,社市委科普工委委員、上海中醫(yī)文獻館副主任醫(yī)師石云以《摸一摸天上的星星》為題,從6500萬年前滅絕恐龍的那場流星撞地球事件談起,闡述了多次流星事件以及隕石的來源,并帶領同學們近距離觸摸特殊的“隕石玻璃”——雷公墨。石云介紹說,雷公墨是一種“天外來客”中藥,是地外物體(彗星)撞擊地球期間,地球表面高硅巖石熔融的產物,具有鎮(zhèn)驚安神、收澀止瀉的神奇功效。

社員、上海海洋大學講師孫曉琳為民辦宏文學校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則《溫度的故事》。她首先拋出了一系列關于溫度的問題:水會在什么溫度下結冰、什么溫度下沸騰?世界上最熱的地方有多熱、最冷的地方有多冷?……最后引出一個問題:什么是溫度?接著孫曉琳解釋說,溫度就是物體分子運動平均動能的宏觀表現,她圍繞溫度的測量、上下限及其與物質存在形態(tài)的關系等展開探討,將同學們的思考逐漸引向深入。

據悉,社上海市委今年聯合創(chuàng)建了“海上科普講壇”云直播平臺,每周舉辦線上報告會,同時繼續(xù)開展社市委科普講壇校園(基層)巡講活動,定期推送“九三”科普微講壇,并以“這個六一(暑假),跟著科學家一起‘云’賞身邊的大自然”“科普迎盛會”等多個線上科普專題適時傳播科學知識,全年共舉辦60余場(次)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累計覆蓋受眾逾百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