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鄒元爔


鄒元爔(1915年11月12日—1987年3月20日),出生于浙江平湖。冶金學家、材料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

鄒元爔出身于職員家庭。其父鄒宏賓是早期同盟會會員,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獲博物學碩士學位,曾任浙江大學教授。母親知書達理,曾幫助過辛亥革命。鄒元爔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鄒元爔少年時在家鄉(xiāng)就讀小學和初中,1929年入浙江省省立高級中學。他從小勤學,學習成績常為全班之冠。1933年榮獲上海吳蘊初獎學金,并考入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1937年畢業(yè)后在南京資源委員會工作??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被迫從南京轉(zhuǎn)移到長沙、重慶和昆明等地,其間先后任練習生、工務(wù)員、助理工程師和副工程師等職。1942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獲“林森獎學金”,取得官費留學的機會。翌年起在美國匹茲堡卡內(nèi)基理工學院當研究生,1947年2月獲冶金學科科學博士學位。同年6月鄒元爔懷著建設(shè)祖國的迫切心情回國,先在南京資源委員會任工程師,10月受浙江大學竺可楨校長之邀到化工系任教授。他以淵博的學識循循善誘培育學生,深受大家的尊敬。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2月,他應(yīng)周仁之邀到中國科學院工學實驗館(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的前身)任研究員和室主任。從此,他以滿腔熱忱投身到發(fā)展祖國化學冶金和半導體材料的事業(yè)中,并為之奮斗了一生。鄒元爔先在冶金陶瓷研究所任室主任,1961年5月冶金陶瓷研究所調(diào)整后他出任上海冶金研究所副所長兼室主任,1978年6月任所長,1983年12月退居二線,任上海冶金研究所名譽所長等職。他在擔任所長的6年時間內(nèi),團結(jié)全所同志,治理了“文化大革命”期間科研工作中出現(xiàn)的混亂局面,并確定材料科學、微電子學、金屬腐蝕和防護為上海冶金所的三大學科方向。

20世紀50年代,鄒元爔和周仁等在國內(nèi)首先研制成功球墨鑄鐵,對當時國民經(jīng)濟恢復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1953年起,他和周仁等進行包頭含氟鐵礦高爐的冶煉研究,解決含氟鐵礦高爐冶煉問題,使包鋼得以投入全面開發(fā),做出了煉鐵史上的開拓性成果。同時,鄒元爔等還發(fā)明了從包鋼高爐渣中提取硅鐵稀土合金的工藝,為我國稀土合金應(yīng)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1957年,他又和徐元森等一起對攀枝花含釩鈦鐵礦高爐冶煉問題進行較全面的研究,在國際上首先采用釩鈦鐵礦高爐冶煉新工藝,創(chuàng)造風口吹煉新技術(shù),為攀枝花鋼鐵公司的建立奠定了科學基礎(chǔ)。

20世紀60年代開始,根據(jù)國家的需要,鄒元爔轉(zhuǎn)向半導體材料和有關(guān)純金屬及其物理化學的研究。在他領(lǐng)導下,對鎵、磷、砷等高純元素的提純研究,對砷化鎵、砷化銦、銻化銦和磷化銦等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研究相繼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我國高純金屬研究和生產(chǎn)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文化大革命”期間,鄒元爔身遭迫害,但他忍辱負重,仍矢志為國盡力,念念不忘事業(yè),日夜思考著砷化鎵材料研究工作,并把一些想法暗暗地記錄下來。1969年3月,在隔離審查期間,共寫了100多頁《關(guān)于砷化鎵半導體科學實驗工作發(fā)展趨勢的設(shè)想和建議》等材料。

1978年以后,鄒元爔一直致力于提高砷化鎵及其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質(zhì)量的研究。此外,他還用物理化學方法鑒別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中深能級本征點缺陷的本性,為半導體物理化學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鄒元爔曾榮獲1965年國家創(chuàng)造發(fā)明獎二等獎,1983年國家發(fā)明獎三等獎,1956、1982和1987年三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鄒元爔在幾十年科學研究生涯中勤奮耕耘,寫了170多篇學術(shù)論文,并在不同階段為我國化學冶金和半導體材料的發(fā)展規(guī)劃及科技政策提出了許多建設(shè)性的意見。他重視學術(shù)交流,積極向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介紹冶金和半導體材料方面的最新成就。他在上海冶金所組織召開過全國第一屆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全國第一屆純金屬元素提純和全國第一屆砷化鎵及其有關(guān)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等學術(shù)會議,為促進和推動這些領(lǐng)域的學術(shù)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他十分重視人才培養(yǎng),親自帶出了20多位研究生。此外,還參與創(chuàng)辦上??萍即髮W冶金系,并一直擔任該校的校務(wù)委員會委員、兼職教授、材料科學系名譽主任等職,為教育事業(yè)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鄒元爔在科研工作中善于不斷總結(jié),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創(chuàng)新。他從不滿足已有成績,始終保持著一種拼搏精神,把世界先進水平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他在學術(shù)上求是務(wù)實,又善于獨特構(gòu)思,銳意創(chuàng)新,十分鄙薄整天跟在洋人后面人云亦云的做法。他所開創(chuàng)的關(guān)于半導體中深能級缺陷的物理化學鑒別方法,一度不能被人理解,但他仍頑強地工作,不倦探索,絕不迎合別人的好惡,表現(xiàn)出一個科學家勇于追求真理的素質(zhì)。

鄒元爔不僅是位治學嚴謹、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同時是一位多才多藝、熱情奔放的詩人。他有很高的文學修養(yǎng),身后留下的詩詞不下400余首。詩中處處流露出他熱愛祖國和熱愛生活的激情。他于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平生崇敬愛國詩人陸游,常以其“一片孤忠千里志,雄關(guān)要隘任驅(qū)馳”的詩句自勵。

主要論著

1.鄒元爔,鐵碳系統(tǒng)的熱力學研究,金屬學報,1956,1(1):1;1(2):209;1(3):221。

2.鄒元爔,液態(tài)高爐型熔渣的熱力學,金屬學報,1956,1(2):127;1(2):143;1(3):233。

3.鄒元爔,鋼脫氧的物理化學,金屬學報,1958,3(3):238。

4.周仁、鄒元爔等,氟在高爐冶煉中的行為,金屬學報,1958,3(1):17 —19;3(2):181—196;1959,4(1):1—15;1959,4(2):95—106;4(3):107—113。

5.鄒元爔,稀有金屬氧化物還原的某些熱力學問題,科學通報,1962,1: 30。

6.Zou Yuanxi,Chou Jicheng,Chao Pennion,Activities in Liquid CaO-SiO 2 and CaO-Al2O3 Slags,Scientia Sinica,1963,12(8):1249.

7.鄒元爔,冶金原理在高純金屬制備中的應(yīng)用,全國高純金屬制備及分析 會議論文集,上海,1963:6。

8.鄒元爔,砷化鎵材料的三個關(guān)鍵問題,全國砷化鎵學術(shù)交流會資料,197 2。

9.鄒元爔,砷化鎵和有關(guān)化合物的深能級結(jié)構(gòu)缺陷及其實際含義, 稀有金屬,1977,2(1):5。

10.鄒元爔、彭瑞伍、王渭源,砷化鎵和有關(guān)化合物的現(xiàn)狀和八十年代發(fā)展 前景,國外電子技術(shù),1981:185。

11.Zou Yuanxi,On the Probable Nature of Certain Electron Traps in  GaAs,Int.Symp.GaAs and Related Compounds,1981 (Int.Phys.Conf.Ser.No .63):185.

12.鄒元爔、汪光裕、彭瑞伍等,GaAs和InP氣相外延FET結(jié)構(gòu)的界面性質(zhì), Rare Metals,1982,1(1):4。

13.鄒元爔、周繼程、趙彭年、張子青,冶金熔體的熱力學的若干研究,金 屬學報,1982,18(2):127~140。

14.鄒元爔,砷化鎵中某些深能級陷阱的平衡,應(yīng)用科學學報, 1983,1(1):9。

15.Zou Yuanxi,Ⅲ—Ⅴ Compounds,Semiconductors and Semi-Metals,1988, 26:1~97.New York;Academic Press.

16.Zou Yuanxi,Wang Guangyu,Comment on “Atomic Model for the EL2 Def ect in GaAs”,Phys.Rev.B,1988,38(15):10953~10957.

17.鄒元爔、汪光裕、莫培根,用物理化學方法鑒別砷化鎵中最主要深能級 EL2的本性,物理學進展,1988,8(4):43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