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劉建康


劉建康(1917年9月1日—2017年11月6日),出生于江蘇吳江。魚類學家、生態(tài)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0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九屆中央?yún)⒆h委員會常委。

劉建康出生于江蘇省吳江縣一個銀行小職員家庭,父親劉振奇長期在上海麥加利銀行任職員,母親操持家務。父母親對他要求非常嚴格。劉建康幼年時就讀于上海毓賢小學,畢業(yè)后隨家遷居蘇州,入蘇州中學,讀完初中后考入東吳大學附屬中學高中部。1934年,劉建康考入東吳大學理學院生物系。該系徐蔭祺、劉承釗等教授對劉建康有深刻的影響。1935年,東吳大學生物系在上海舉辦淡水生物展覽會,系里派正在上二年級的劉建康跟隨劉承釗教授做展出工作。通過參加這次展覽會,劉建康對淡水生物,特別是對淡水魚類產(chǎn)生了興趣,對他以后的學習和工作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加緊了對我國的侵略,劉建康隨東吳大學遷往浙江湖州,后又到四川成都,借讀于華西協(xié)和大學,1938年畢業(yè),獲東吳大學理學士學位。劉建康由于在大學期間一直被評為優(yōu)等生,獲得了國內和美國教會大學校際“BBB”(Tri-beta)榮譽畢業(yè)生獎章。

1939年,經(jīng)劉承釗教授推薦,劉建康到內遷四川重慶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當伍獻文的研究生,從事魚類學研究工作。在這期間除進行魚類分類學研究之外還進行了魚類形態(tài)解剖學、器官功能等研究工作。劉建康用燒灼鱔魚全部鰓條的方法,研究鱔魚的呼吸器官,證明鱔魚靠口喉部上皮組織直接利用大氣中的氧氣,而非通過鰓利用溶于水中的氧。1940年,在中央研究院動植物所叢刊第11期上,與伍獻文教授聯(lián)名發(fā)表了論文《口喉表皮是鱔魚的主要呼吸器官》。1941年,劉建康晉升為助理研究員。接著,他又進行了鱔魚性轉變的研究,揭示了鱔魚始原雌雄同體現(xiàn)象。1944年,在中央研究院動植物所叢刊第15期上,以個人署名發(fā)表了論文《鱔魚的始原雌雄同體現(xiàn)象》。英國皇家學會WSBullough在1947年世界著名的《自然》雜志上對劉建康的論文做了高度評價。1945年,劉建康晉升為副研究員。

1945年秋,劉建康經(jīng)設在重慶的中英科學合作館館長李約瑟(英國生物化學家、科技史學家)博士介紹,到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46年1月抵達加拿大,先師從麥基爾大學實驗胚胎學家H霍爾弗雷特博士,后由動物系的斯特科納講座貝銳爾教授指導博士論文,論文的題目是《筒螅生殖巢的形成與種質細胞的起源》。該論文指出德國生物學家魏斯曼在筒螅研究中的錯誤,進而對魏的種質連續(xù)學說提出異議。1947年秋,劉建康獲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博士學位。

此后,應美國伍茲霍爾實驗細胞學實驗室主任R錢伯斯教授聘請,劉建康赴美國任該實驗室副研究員。一年后,應麻省北安普頓史密斯學院羅斯教授聘請,任該學院研究員。

劉建康心系中華,認為自己的事業(yè)在祖國,出國深造是為了更好地為祖國服務。學成之后,即刻提出回國。錢伯斯教授和羅斯教授都很賞識他的才干,勸他留在美國,許諾給予優(yōu)厚待遇,提供良好工作條件,并主動提出將他的未婚妻接到美國安排工作。劉建康婉言謝絕了他們的好意,于1949年2月返回祖國,到上海任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1950年1月,中國科學院成立水生生物研究所,劉建康被聘為研究員。同時,兼任蘇州東吳大學教授。1954年,劉建康隨水生生物研究所遷往到武漢,先后任魚類學組組長、湖泊水庫研究室主任,對淡水魚類學進行了多方面研究。1951年又發(fā)表了論文《鱔魚雌雄性別轉變過程中生殖腺的組織學改變》,連同1944年發(fā)表的《鱔魚始原雌雄同體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共同構成他對低等脊椎動物性別分化機理研究的思路。20世紀50年代初,劉建康在江蘇省進行池塘養(yǎng)魚高產(chǎn)的研究,創(chuàng)出畝產(chǎn)超1000斤的成果。于1955年發(fā)表了論文《養(yǎng)魚池單位面積產(chǎn)量試驗》,被水產(chǎn)界公認這是對我國傳統(tǒng)養(yǎng)魚經(jīng)驗方面的科學總結。論文中的數(shù)據(jù)為英國學者CFHickling在其所著《魚類養(yǎng)殖》(1962)中引用。劉建康對江蘇五里湖、湖北梁子湖進行魚類資源和生態(tài)調查,先后發(fā)表了《梁子湖的自然環(huán)境及其漁業(yè)資源問題》及《從生物生產(chǎn)力角度看湖泊漁業(yè)增產(chǎn)的途徑》兩篇論文。1957年,他主持進行長江魚類生態(tài)調查,歷時3年之久,總結出一套系統(tǒng)資料,填補了我國淡水魚類生態(tài)學的空白。

青魚、草魚、鰱魚、鳙魚是我國四大淡水魚類,習慣稱做“四大家魚”。劉建康通過調查長江宜昌江段魚產(chǎn)卵場的分布情況,成功進行了草魚和鰱魚的人工授精和孵化。他們給未充分性成熟的青魚注射魚類腦垂體催情,使其提前產(chǎn)卵,為日后我國“四大家魚”人工繁殖打下了基礎。

我國漁業(yè)生產(chǎn)比較注重池塘精養(yǎng),卻對大面積的湖泊、水庫利用不夠,長江中下游湖泊對發(fā)展?jié)O業(yè)有巨大潛力。這些天然湖泊大多數(shù)是靠魚類的自然繁殖、生長,漁民無限制地捕撈,很少進行人工放養(yǎng),即使有幾個中小型湖泊實行人工放養(yǎng),也大多虧損,所以大水面漁業(yè)一直發(fā)展不起來。位于水生所旁邊的武漢市東湖養(yǎng)殖場人工放養(yǎng)也是年年虧損。漁業(yè)生產(chǎn)向水生所提出了課題。1972年,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組織科技人員與東湖養(yǎng)殖場合作開展東湖漁業(yè)增產(chǎn)和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試驗,1973年起該課題由劉建康主持。他提出調整放養(yǎng)對象、提高魚種規(guī)格、改進攔魚設施、控制兇猛魚類和改革捕撈技術等五項措施,東湖魚產(chǎn)量連續(xù)7年平均每年以235%的幅度遞增,1971年180噸,到1978年達到801噸。這項工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到1990年東湖魚產(chǎn)量達到1240噸。這項科研成果對發(fā)展大水面養(yǎng)魚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東湖漁業(yè)增產(chǎn)和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試驗工作獲得成功之后,劉建康的科研工作又向更深層次發(fā)展,提出了“東湖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功能與生物生產(chǎn)力的研究”。開展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研究,是劉建康由來已久的學術思想。20世紀70年代,他就提出,我國魚類區(qū)系和形態(tài)學研究已有較好基礎,今后應該轉向魚類的個體生態(tài)學、種群生態(tài)學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研究。上述兩個課題正是他學術思想的體現(xiàn)。這兩項工作分別獲得1982年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獎二等獎和1988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79年,劉建康提出了“人類經(jīng)濟活動對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的研究課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國際“人與生物圈”科研項目中。80年代,又開始了東湖富營養(yǎng)化的研究。劉建康關于淡水生態(tài)學的學術思想不斷發(fā)展和成熟,成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主要科研方向,創(chuàng)建了“東湖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實驗站”及“淡水生態(tài)和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東湖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實驗站”是我國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最早、最系統(tǒng)的站,是“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網(wǎng)絡”的重點站。1989年,國際湖泊環(huán)境委員會(ILEC)與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計劃署(UNEP)聯(lián)合出版的《世界湖泊環(huán)境數(shù)據(jù)書》中介紹了東湖的研究工作:“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學活動,使東湖成為世界湖沼學家最熟悉的中國湖泊之一。”這與劉建康的學術思想和多年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1997年他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生命科學科技進步獎。

劉建康歷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他還擔任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魚類學會名譽理事長,《海洋與湖沼》學報副主編、《生態(tài)學報》編委等職。

主要論著

1伍獻文、劉建康,口喉表皮是鱔魚的主要呼吸器官,中央研究院動植所叢刊,1940(11):221~239。

2劉建康,斗魚的滲透壓調節(jié)與“氯化物分泌細胞”,中央研究院動植所叢刊,1942(13):15~20。

3劉建康,鱔魚的始原雌雄同體現(xiàn)象,中央研究院動植所叢刊,1944(15):1~8。

4劉建康、伍獻文,鯉鯽的人工雜種,中央研究院動植所叢刊,1945(16):27~30。

5Liu CK,NJBerrill,Gonophore Formation and Germ Cell Origin in Tubularia,JMorph.,1948(83):39~60.

6NJBerrill,Liu CK.,Germplasm,Weismann,and Hydrozoa,QuartRevBiol.,1948(23):124~132.

7Liu C.K.,Ku K.Y.,Histological Changes in the Gonad of Monopterus Javanensis during Sex Transformation,Sinensia,NS,1951(2):85~109.

8劉建康,養(yǎng)魚池單位面積產(chǎn)量試驗,水生生物學集刊,1955(1):25~43。

9劉建康,梁子湖的自然環(huán)境及其漁業(yè)資源問題,太平洋西部漁業(yè)研究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59。

10劉建康,從生物生產(chǎn)的角度看湖泊漁業(yè)增產(chǎn)的途徑,海洋與湖泊,1964(6):231~235。

11劉建康,關于淡水生物學發(fā)展的方向,水生生物學集刊,1979,6(4):465~470。

12劉建康,東湖漁業(yè)增產(chǎn)試驗綜述,海洋與湖沼,1980,11(2):185~188。

13劉建康、陳敬存,加強對水面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中國國土整治戰(zhàn)略問題探討,科學出版社,1983。

14劉建康、陳洪達,對武漢地區(qū)漁業(yè)經(jīng)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探討,水庫漁業(yè),1984(1):2~5。

15Liu,JK,Lake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Basins of the Chang Jiang (China),Lakes and Reservoirs(Edited by FBTaub),Chapter 14,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The Netherlands(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湖群,世界生態(tài)系統(tǒng)《湖泊與水庫》,1984,23(14):331~355,荷蘭Elsevier出版社)

16劉建康,漁業(yè)生態(tài)學和漁業(yè)管理——從美國漁業(yè)生態(tài)學會議看漁業(yè)生態(tài)學研究的動向,魚類學論文集1985年第4輯,187~192。

17Liu JK,XQHe,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pects of Fish Crop in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Quality,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1987(13):61~75(環(huán)境質量對漁產(chǎn)品的質與量的關系,德國《生態(tài)毒理學與環(huán)境安全學報》)

18劉建康主編,東湖生態(tài)學研究(一),中國科學院東湖生態(tài)系統(tǒng)試驗站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90。

19Cui Yibo,JKLiu,Comparison of Energy Budget among Six Teleosts—Ⅰ,Food Consumption,F(xiàn)aecal Production and Nitrogenous Excretion,CompBiochemPhysiol,1990,96A(1):163~171(六種硬骨魚類能量收支的比較—Ⅰ,攝食量、排糞量和氮排泄,英國《比較生化生理學報》)

20Cui Yibo,JKLiu,Comparison of Energy Budget among Six Teleosts—Ⅱ,Metabolic Rates,CompBiochemPhysiol,1990,97A(2):169~174(六種硬骨魚類能量收支的比較—Ⅱ,代謝率,英國《比較生化生理學報》)

21Cui Yibo,JKLiu,Comparison of Energy Budget among Six Teleosts—Ⅲ,Growth Rate and Energy Budget,CompBiochemPhysiol,1990,97A(3):381~384(六種硬骨魚類能量收支的比較—Ⅲ,生長率與能量收支,英國《比較生化生理學報》)

22Cui Yibo,JKLiu,Comparison of Energy Budget among Six Teleosts—Ⅳ,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Growth and Energy Budgets,CompBiochemPhysiol,1990,97A(4):551~554(六種硬骨魚類能量收支的比較—Ⅳ,生長和能量收支的個體差異,英國《比較生化生理學報》)

23Wang Jian,JKLiu,Role of Phosphorus Cycling in Algal Metabolism and Algal Succession in Lake Donghu,China,ArchHydrobiol,1991,120(4):433~445(東湖中磷循環(huán)在藻類演替和藻類代謝中所起的作用,德國《水生生物學報》)

24崔奕波、劉建康、華俐,攝食水平和食物種類對金魚生長及氮磷排泄的影響,德國《水生生物學報》,1991,15(3):200~206。

25劉建康、蔡述明,江漢平原湖區(qū)開發(fā)與整治,第四次中國海洋湖沼科學會議論文集,科學出版社,1991。

26劉建康、何碧梧主編,中國淡水魚類養(yǎng)殖學(第三版),科學出版社,1992。

27Liu Jiankang,Yu Zhitang ,Dai Zegui,Pres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for Reservoir Fisheries in China,Reservoir Fisheries of Asia Proceedings of the 2nd Asian Reservoir Fisheries Workshop Held in Hangzhou,PRC,15~19 October 1990:176~185(EditSena SDe Silva),InternDevelopResearch Centre,Ottawa.

28Liu JK,ZTYu,Water Quality Changes and Effects on Fish Populations in the Hanjiang River,China,following Hydroelectric Dam Construction,Regulated Rivers:Research & Management,1992,7(4):359~368(水電站建壩后中國漢江中水質的改變與對魚類種群的影響,英國《徑流調節(jié):研究與管理》)

29劉建康、曹文宣,長江流域的魚類資源及其保護對策,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1992,1(1):17~23。

30Liu,JK,SChen,A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Fish Stocking on Lake Eutrophication in China,MittInternVereinLimnol,1994(24):231~235.

31Yang,Y,Huang,X,Liu,JK,Longterm Changes in Zooplankton of Subtropical Lake Donghu(Wuhan,China)under Conditions of Increased Fish Predation,Russian Journal of Aquatic Ecology,1994,3(1):23~30.

32劉建康,長江中下游流域的湖泊及漁業(yè)利用問題,東湖生態(tài)學研究(二),1995,1~25。

33劉建康主編,東湖生態(tài)學研究(二),中國生態(tài)系統(tǒng)網(wǎng)絡叢書,科學出版社,1995。

34劉建康、黃祥飛,東湖生態(tài)學研究概況,環(huán)境科學,1997,18(1):51~53。

35Xie,S,Cui,Y,Yang,Y,Liu,JK,Energy Budget of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in Relation to Ration Size,Aquaculture 1997,154:57~68.

36Xie,S,Cui,Y,Yang,Y,Liu,JK,Effect of Body Size on Growth and Energy Budget of Nile Tilapia,Oreochromis Niloticus,Aquaculture 1997,157:25~34.

37Liu,JK,Cai,Q,Integrated Aquaculture in Chinese Lakes and Paddy Fields,Ecological Engineering,1998,11(1~4):49~59.

38劉建康、謝平,揭開武漢東湖藍藻水華消失之謎,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1999,8(3):312~319?!睱iu Jiankang & Xie Ping,Unraveling the Enigma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Water Bloom from the East Lake (Lake Donghu) of Wuha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1999,8(3):312~319 (In Chinese,With English Abstract)〕

39Yang Yufeng,Huang Xiangfei,Liu Jiankang,Long-term Changes in Crustacean Zooplankton and Water Quality in a Shallow Eutrophic Chinese Lake Densely Stocked with Fish,Hydrobiologia,1999,391:195~203.

40劉建康主編,高級水生生物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學叢書,科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