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被譽為“中國高溫合金之父”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原顧問師昌緒先生來到華南理工大學,以豁達謙遜的人生態(tài)度、精辟深刻的人生感悟、健朗風趣的談吐,為華工師生帶來一場題為《走向成功之路》的報告會。
在報告會主會場勵吾科技大樓國際會議廳,座無虛席,就連會議廳的走道和后面也站滿了學生。為了能夠讓更多學生一睹師老風采,華南理工大學還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在南北校區(qū)多個教室、會議室、報告廳設立分會場。學校領導,各學院、部處、離退休師生代表共6000多人一同聆聽了先生教誨。
師昌緒先生在會上回首自己大半個世紀以來報效祖國、獻身科研之路,暢談了自己誠懇、勤奮、寬容的為人之道。1948年,師昌緒留學美國,轉(zhuǎn)學冶金與材料專業(yè)。上世紀50年代初,正當師昌緒獲得博士學位準備回國時,卻遭到了美國政府的阻撓,師昌緒本人成為美國政府明令禁止回國的35人之一。為爭取回國,師昌緒與其他留學生聯(lián)名給周恩來總理寫信,同時,還聯(lián)名寫信給美國總統(tǒng)艾森豪威爾,并將這封信向美國民眾散發(fā),贏得了美國人民的同情與支持。35歲的師昌緒在1955年回到了新中國的懷抱,正是抱著“使祖國強大”的愿望,他又一次選擇更為艱苦條件的沈陽開展工作,他領導研制出我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等多項成果,在國際上首次發(fā)明“低偏析技術(shù)”……1985年調(diào)入北京后,師老顯示出戰(zhàn)略家的眼光,他不僅推動了鎂和碳纖維研究、納米科學技術(shù)等多個學科以及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推動我國科學技術(shù)界走向國際,還作為發(fā)起人之一倡導成立了中國工程院,開創(chuàng)了中國應用科學研究的新局面。
師昌緒先生寄語華工大學子:要立下強國之志。沒有志氣,就沒有做事的動力和克服困難的毅力。要實事求是地做學問。要堅持勤勞、勇敢、節(jié)儉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師昌緒院士對祖國深至骨髓的熱愛、對科學百折不撓的追求,他的淡泊名利、他的無私和寬容、他的人格魅力和大家風范,深深感染了每一位聽眾。會場不時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
報告會開始前,九三學社廣東省委副主委溫洋、魏德敏,社省委機關部分干部以及九三學社華南理工大學委員會的成員拜見了師昌緒先生,并給師先生送上紀念品,以表達對師昌緒先生的崇高敬意。隨后,大家與華工大師生一同聆聽了報告會。(潘志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