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賈慶林在廣西調研紀實:努力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


北國已近隆冬,南桂才起秋意。11月17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主席賈慶林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開展調研。

近年,賈慶林主席數次來廣西調研,每次所聞所見,都是日新月異。特別是中央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批準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后,這種發(fā)展變化尤為明顯。

玉林銀豐國際中藥港車水馬龍一樣的人流物流;中恒集團在運用中醫(yī)中藥理論研究開發(fā)跌打、心腦血管等用藥上,掌握了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藥技術和產品生產工藝;梧州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園區(qū)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建成廣西承接東部產業(yè)整體轉移示范區(qū)和國家循環(huán)經濟試點……

一路行來,賈慶林主席看到了廣西上上下下共同努力,為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團結奮斗的精氣神。

要堅定不移地發(fā)展實體經濟要心無旁騖地發(fā)展自己的主業(yè)

11月16日,廣西玉柴機器集團獲得國家發(fā)改委授予的“國家工程實驗室”牌匾。在其所在行業(yè),這是唯一一家。這份榮譽,實至名歸。玉柴現有31個全資子公司,共有六大業(yè)務板塊,分別為發(fā)動機、能源化工、工程機械、專用汽車、零部件、物流汽貿。其中,發(fā)動機板塊是全球單一工廠最大、也是全球型譜最多、品種最多的工廠。從歐Ⅰ開始到歐Ⅱ、歐Ⅲ、歐Ⅳ、歐Ⅴ、歐Ⅵ,全國第一臺發(fā)動機都是這里研發(fā)出來的。而且從歐Ⅲ開始,玉柴的每一次排放升級都比國家規(guī)定的要提前3至5年,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這個民族品牌完全把康明斯和沃爾沃攔在了國外。

19日,賈慶林主席來到玉柴集團,他深入細致地考察了玉柴的重機加工車間、裝試車間和試驗中心。這份認真,不是緣于玉柴的那塊牌匾,不是緣于賈主席專業(yè)出身的興趣,更多,是緣于對當前國際經濟發(fā)展趨勢的戰(zhàn)略性思考。

前不久,賈慶林主席出訪歐洲。在德國,他參觀了寶馬公司、奔馳公司、西門子公司,實地考察了德國發(fā)展制造業(yè)的情況。奔馳公司研發(fā)中心做的一項破壞性試驗深深觸動了賈主席。一輛試驗車以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向前正面沖撞,前臉撞壞了,但是座位上的兩個模擬人都被氣囊保護得很好,車門還可以打開。不僅如此,發(fā)動機撞扁了,但是沒有起火。

“這就是奔馳的核心技術。正是因為擁有別人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2008年以來的嚴峻經濟形勢,對奔馳的發(fā)展幾乎沒多少影響。你們一定要進一步把我國的發(fā)動機搞上去。要借鑒國外的技術,向先進水平學習,不僅在國內做到第一,而且,在世界上也要做到一流。”在和玉柴集團的技術研發(fā)團隊交流時,賈慶林主席向他們生動地講述了當時的場景,并對玉柴集團寄予殷切希望。

玉柴集團董事局主席晏平的介紹讓賈慶林主席感到稍許寬慰。晏平說,玉柴近年大力加強技術改造,成立了工程研究院,與清華大學等著名高校共建了10余個產品技術研發(fā)中心?,F在,玉柴的研發(fā)團隊有1000多人,有20多位博士。在重機加工車間,晏平指著一款新型發(fā)動機說:“比如這款機型,我們可以自豪地說,12升產品里面,玉柴是世界一流的。在油耗、噪音方面,我們優(yōu)于奔馳公司,這是有數據支撐的。”

賈慶林主席非常欣賞玉柴集團的自信和拼勁,熱情鼓勵的同時,他也不忘提醒:“奔馳發(fā)動機是全世界頂尖的,它的發(fā)動機從來都在本土生產,但現在它也看中了中國市場,準備在北京建廠,它們生產的是按照歐Ⅵ標準準備的。對外面的情況你們要掌握,要有危機感。”

國內第一臺成功裝車試運行的混合動力機,國內第一臺達標歐Ⅵ排放的發(fā)動機,新近研發(fā)試驗的氣體機……在每一款新式發(fā)動機面前,賈慶林主席都不舍移步,他目光深邃,時而傾聽,時而思索,仿佛擺在他面前的不是一條條生產線,不是一臺臺發(fā)動機,而是一盤世界經濟的競爭棋局。

在一條柔性加工線前,賈慶林主席停下腳步。這里生產玉柴6M\6L的缸蓋和機體。晏平告訴賈慶林主席,這些機體毛坯以及本廠的一些大型部件都是玉柴自己鑄造的。這個信息激起了賈慶林主席濃厚的興致:“我非常贊賞你們從技術做起,包括鑄件,建鑄造中心。發(fā)動機上有多少鑄件啊。我們國家很多行業(yè)也都需要大鑄件。鑄鍛件是我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你們上鑄造中心這個項目,是非常有遠見的?,F在,很多企業(yè)越大越不搞鑄造,你們是大集團,是個老廠,有實力,舍得在鑄造方面花錢,是好樣的,希望你們在這方面多為社會作貢獻。”

調研中,賈慶林主席多次強調,要堅定不移地發(fā)展實體經濟。他說,2008年爆發(fā)的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必須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地發(fā)展自己的主業(yè),把制造業(yè)特別是裝備制造業(yè)做好做強。

要探索更加科學的合作機制讓公司和農民的利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這幾年,廣西堅持以龍頭企業(yè)為核心,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等產業(yè)化經營模式,加強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大力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有效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這次賈慶林主席考察的神冠控股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研制生產的膠原蛋白腸衣深受消費者喜愛,促進了當地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每年帶動20多萬農戶增收2億多元。賈慶林主席希望廣西認真總結經驗,爭取在推進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上取得更大進步。

廣西是全國水熱資源條件最優(yōu)越的省份之一,冬季素有“天然溫室”之稱,非常適宜發(fā)展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15日,賈慶林主席來到玉林嚼綠行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考察蔬菜生產經營情況。

從高速公路上一下來,賈慶林主席從車里就看到上千畝的蔬菜碧綠一片,長勢正旺。只是有些奇怪的是,每塊蔬菜地里都插著20幾面小黃旗,跟古時的戰(zhàn)場似的,旗桿有一米高,旗面近一尺見方。下車后,賈慶林主席來到菜地里細看清楚,原來是滅蟲板。嚼綠行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春麗告訴賈慶林主席,這個基地面積有1500畝,是廣西規(guī)模最大的直供粵港澳蔬菜生產基地?;厣a的蔬菜達到無公害標準,在粵港澳地區(qū)已形成完善的銷售網絡,現在開始與上海市場對接,逐步擴大國內市場。

玉林市有關負責人向賈慶林主席介紹,這里的農民一直有蔬菜種植的傳統(tǒng),以前農戶種植零星分散,技術落后,主要供給玉林城區(qū)及本鎮(zhèn)居民。自從“嚼綠行”2010年8月在這里創(chuàng)建無公害蔬菜基地后,嚴格執(zhí)行國家蔬菜標準園建設標準,采用先進無公害生產技術,引進國內外優(yōu)良品種,將周邊鄉(xiāng)鎮(zhèn)和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無公害蔬菜種植的積極性帶動起來,目前已經逐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yè)化經營模式,促進了農村土地規(guī)模集中經營,提高了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水平,對農民增收也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平整開闊的菜地里,芥菜、菜心等各種蔬菜地一塊連著一塊,一眼望不到頭。菜地里,割菜的人們三三兩兩,刀起根落,麻利熟練。賈慶林主席走進一塊芥菜地,向一位女工了解詳細情況。

“你是當地人嗎?”

“是,六堆村的。”45歲的羅海蓮見賈主席和自己打招呼,趕忙放下手里的割刀。

“這里有你家的地嗎?”

“有,三畝地呢。地還是我們的,租給公司種。”

“一年給你多少租金?”

“每畝地一年900塊錢,挺合算的。”“你在這一個月能掙多少錢?。?rdquo;“一個月1500元,常年有活,收入不錯,自己種,出不來這么多。”

“你老公做什么?你們倆誰掙得多?”

“他干建筑,一個月2000多。”

“那你家的小日子挺紅火的。”

“還行,在村里也就是中等戶吧。”

羅海蓮一邊回答賈慶林主席,一邊羞澀地笑著。她說,村里人基本都將地租給了蔬菜基地,對于征地的農戶,基地會為每戶提供1到2個工作崗位,對于不愿意成為長期工人的農民,基地也給他們提供了臨時崗位。聽了這些介紹,賈慶林主席很高興,他特別囑咐戴春麗說:“你們這種經營模式很好,不能菜賤傷農,要探索更加科學的合作機制,讓公司和農民的利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要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讓人民群眾真正安居樂業(yè)

20日一早,賈慶林主席來到位于梧州市區(qū)的平民沖,考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三沖”改造現場。早晨的陽光,溫和地灑落下來,為遠山近樹抹上一層亮光。賈慶林主席登上一處高坡,觀望左右兩側的工程現場。右邊谷地顯然經過了精心的平整,沒有一點雜物,地勢更開闊些。左邊對面的那個斜坡上,風化的花崗巖白花花地裸露著,像一塊蹭掉了皮的傷口。一棟灰暗的三層小樓,孤零零地歪在那里。

曾經,左右兩邊的坡上和溝底都建造了密密麻麻的房子,有私宅,也有企業(yè)和學校,近6000人在這里生活、工作。梧州臨水,這個處于桂江、西江、潯江三江匯合點的城市,多受水患。梧州多山,市區(qū)地貌屬侵蝕丘陵地形,山體自然坡度大,巖石風化強烈,殘積土層和風化巖石結構松散,透水性強,地質復雜而且十分脆弱。在上世紀的若干年代里,居無定所的漁民及低收入家庭在飽受江水的洗禮后,大多選擇了在平民沖、冰泉沖、石鼓沖等地安下身來。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幾乎每年雨季里,飽受雨水侵蝕后,平民沖、冰泉沖、石鼓沖等地段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災害,被列為廣西地質災害高易發(fā)區(qū)。2006年夏天的一場強降雨,使市區(qū)的山體到處出現了崩塌、泥石流,災害隱患隨時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整治地質災害迫在眉睫,而“三沖”范圍內的地質整治尤顯迫切。2009年3月,梧州啟動了這項惠民工程。

梧州市委書記劉志勇介紹,目前,梧州已基本完成平民沖和冰泉沖及毗鄰地套綜合整治范圍,4377戶居民、51家企業(yè)單位拆遷并得到補償和安置。其中,平民沖的居民搬遷和房屋拆除工作已全部完成,搬遷后的綜合整治工作已完成招投標。聽說右邊的谷地和相鄰坡地要建一座體育場,賈慶林主席一再囑咐要科學規(guī)劃,謹慎決策,以防發(fā)生更大的地質災害后再次帶來生命和財產的損失。

“三沖”地帶的居民一部分安置在了棗沖小區(qū)。這個小區(qū)是梧州市統(tǒng)籌推進的重大項目之一,主要用于安置平民沖、冰泉沖、石鼓沖等地質災害綜合整治及棚戶區(qū)改造工程的拆遷戶。聽說賈慶林主席來了,小區(qū)居民紛紛走出家門,爭著搶著和賈慶林主席說上幾句。雖然,賈慶林主席聽不大懂當地居民說的廣東白話(當地靠近廣東,講粵語),但是,從每位居民的眉開眼笑中,他讀懂了他們對當前生活狀態(tài)的那份滿意。劉志勇介紹,這個小區(qū)60平米以下的戶型占20%,60—90平米的戶型占65%,90—115平米的戶型占15%。每平方米成本均價2100元,居民購買均價2000元。所有從“三沖”搬出來的居民都拿到了相應的補償款,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是購買商品房,或是購買經適房,或是住進廉租房。賈慶林主席充分肯定了梧州市“三沖”地質災害綜合整治工程,他再三叮囑當地黨政領導說:“這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你們要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讓人民群眾真正安居樂業(yè)。”

賈慶林主席走進66歲的陶秀剛家時,他們一家5口人正坐在客廳里熱鬧地看著電視。聽說陶秀剛是從平民沖搬出來的,賈慶林主席坐下來,與這一家子親熱地聊起來。“在那邊時房子多大?現在是多少平米?拆遷給你們補多少錢?買這個房子錢夠不夠?”從梧州市一建公司退休的陶秀剛性格爽快,他告訴賈主席,原來自己的房子只有40多平米,拆遷補償拿到了11萬,花18萬買了現在這套99平米的樓房。“差額中的一半用的公積金貸款,一個月就還900多塊。”陶秀剛的老伴在一旁笑瞇瞇地做著補充。

陶秀剛家的屋門向里面開著,賈慶林主席正好能看到門上的那副對聯(lián):“進宅大吉,總要夠運”。他借著對聯(lián)的寓意祝福陶秀剛一家“吉祥走運”,并高興地與他們一家合影留念。

這個世界,正值多事之秋。家國一理,各有各的喜,各有各的愁。我們的優(yōu)勢是什么?我們的問題在哪里?賈慶林主席一邊在廣西調研,一邊從更深層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