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劉石民:見閣思團圓 團圓想臺灣 高閣昭天下 團圓在明天


 

中國的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解決臺灣問題,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是全體中國人民一項莊嚴而神圣的使命。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解決臺灣問題,中國政府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然而,歷史滄桑變化,世界形勢動蕩,決定了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還需要時日。海峽兩岸目前的分離狀態(tài),是中華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國人無不殷切盼望早日結束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

全國政協(xié)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劉石民建議,為了促進臺海兩岸的親近、團圓、和好,使海內外中華子孫及國際方面對臺灣問題的真髓有全面、直觀地了解,充分體現(xiàn)中華兒女期盼祖國統(tǒng)一的殷切心情,盡早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在祖國大陸興建一處中華兒女時刻盼望祖國統(tǒng)一、民族大團圓的標志性建筑——中華團圓閣。

劉石民認為,中華團圓閣(以下簡稱團圓閣)應體現(xiàn)六個特點。一是中國大團圓的標志。團圓閣是中國大團圓愿景的標志,應顯示臺海兩岸人民期盼中國大團圓的決心和意志。達到“見閣思團圓,團圓想臺灣;高閣昭天下,團圓在明天”目的。二是臺灣歷史的寶庫。團圓閣要收藏、展示古今中外涉臺問題的典籍、文獻、資料、文物、書畫等,應是一處了解、研究臺灣問題的基地和寶庫,也是一處臺灣問題的民間研究中心。三是民間交流的場所和論壇。團圓閣可以是一處民間交流的場所,開展文化交流和互動論壇,促進兩岸同胞的了解和親近。四是記功閣。團圓閣對于古往今來為臺灣開發(fā)、祖國團圓努力奮斗、奔走呼號的仁人志士的功績、成就等,高閣記功提名、塑像紀事、樹碑立傳,激勵炎黃子孫及國際友人為中華團圓奮斗、出力。五是臺灣風情的新景點。團圓閣應是一出集聚臺灣風情、歷史文化、山川湖泊的小臺灣園地,使沒有去過臺灣的人對臺灣有一個比較直觀的了解。即“游閣如履臺灣島,山潭景跡覽無遺;待到中華團圓日,兩岸擁抱親兄弟”。六是中國不能沒有臺灣,臺灣不能脫離中國。因此,中華兒女要凝聚在一起,要像修建黃帝陵一樣,動員社會各界投資興建中華團圓閣。由于陜西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旅游優(yōu)勢,香港、澳門回歸后都在位于陜西的黃帝陵立碑紀念。中華團圓閣選址以陜西為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