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師昌緒畢業(yè)于國立西北工學院,1948年至1955年留學美國,獲歐特丹大學冶金博士,而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后。1955年至1985年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從事高溫合金及高合金鋼研究,領導研制出我國第一代空心氣冷鑄造鎳基高溫合金渦輪葉片等多項成果,并得到推廣應用。師昌緒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曾獲國家級獎10項、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國際實用材料創(chuàng)新獎等。師昌緒曾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中科院技術科學部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等,現(xiàn)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特邀顧問、金屬所名譽所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主席、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理事長、兩院資深院士聯(lián)誼會會長等。
為了聯(lián)合冶金工作者和汽車制造者,師昌緒推動成立了中國薄鋼板研究組,并加入國際深沖組。師昌緒在1992年至1994年擔任這個國際組織的主席。生物材料是21世紀研究與開發(fā)的熱點,我國因涉及幾個學會而無法加入國際組織。師昌緒經(jīng)過努力,在1997年將它們聯(lián)合成立了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并被推選為理事長。該委員會于1998年加入國際組織,同時申請2012年在中國召開第九屆世界生物材料大會獲得成功。他不是生物材料專家,但他熱心促進中國生物材料的發(fā)展,完全出于對我國材料科學與技術進步的責任心。
在總結半個世紀的科研經(jīng)驗時,師昌緒說:“發(fā)表論文固然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但當我從事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究工作后,就改變了看法,衡量研究水平的一個更重要的標準是看能否解決實際問題,確切地說,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的水平,不要拿自己所長去衡量別人之短,這樣大家才能做到相互尊重。”已經(jīng)87歲高齡的師昌緒說,他此生可用“熱心”二字來概括。他對人熱心,幾乎有求必應,即使在他不任“實職”的今天,還經(jīng)常有素不相識的人找他幫忙;他熱心出版事業(yè),做過6個雜志的主編,還主持編纂了《材料大辭典》、《中國高溫合金四十年》等辭書和文集;他熱心學會工作,在中國科協(xié)的支持下,組織27個學會成立中國材料聯(lián)合會,并發(fā)展為中國材料研究學會。時至今日,師昌緒仍然活躍在科技舞臺上。他總是說,人的一生要有所作為,智慧、體魄是基礎,勤奮、進取是動力,素質、品德是保證,環(huán)境、機遇是條件。他人生的每一步無不印證著這些道理。
師昌緒在回憶錄中寫道:“人生在世,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要對人類有所貢獻。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對中國作出貢獻,這是人生的第一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