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孟昭英院士百年誕辰紀念大會在京舉行


 

12月24日上午,孟昭英院士百年誕辰紀念大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顧秉林在講話中,深情回憶了孟昭英在清華大學物理學和無線電電子學領域取得的成就、為我國教育事業(yè)做出的貢獻以及從點滴言行中透露出的愛國之心與崇高精神。顧秉林說,孟昭英在清華任教半個多世紀,曾代理過物理系主任,擔任過無線電系首任系主任,是清華人所敬重的學術前輩。孟昭英是一位理工會通的科學家,不僅理論功底深厚,動手能力也為一般人所不能及,充分體現(xiàn)了一位優(yōu)秀科學工作者的全面素質;他也是一位師德高尚的教育家,始終關心和扶持后輩的成長,為培育人才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提高民族科學素質竭心盡力;他還是一位熱忱愛國的學者,篤學敬業(yè),從不懈怠,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奮斗了一生。顧秉林指出,紀念孟昭英百年華誕,就是要在當前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事業(yè)中,繼承和發(fā)揚以孟昭英為代表的老一代清華師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學習他們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的大師風范,學習他們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優(yōu)良學風,學習他們淡泊名利、提攜后輩的高尚師德,學習他們殫精竭慮、愛國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進一步加強學校的學術建設、人才培養(yǎng)、師資隊伍建設等各方面工作。

孟昭英1950年加入九三學社,曾任九三學社中央?yún)⒆h委員會委員,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電子學家和教育家。他1906年12月24日生于河北樂亭,1928年畢業(yè)于燕京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并獲優(yōu)秀畢業(yè)生(ftf金鑰匙)獎。1931年孟昭英在燕京大學獲碩士學位,1936年在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獲博士學位,在題為《超短電磁波領域的研究(Investigations in the Field of Ultrashort Electromagnetic Waves)》的博士論文工作中研制成功基于巴克豪森-庫爾茨效應的,振蕩波長僅1厘米的真空管,創(chuàng)造了最小真空管和產(chǎn)生最短微波波長的世界紀錄?;貒?,孟昭英任燕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在國內最先講授以真空管原理為基礎的電子學課程,是我國電子學科技、教育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在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任教,為抗日戰(zhàn)爭培養(yǎng)了許多軍事通信人才。1938年2月,長沙臨時大學西遷昆明,改名西南聯(lián)合大學。孟昭英任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兼清華無線電學研究所教授、副所長。在此期間他完成了《三極管射頻放大器的線性板極調幅》(Linear plate modulation of triode radio-frequency amplifier, Proc. IRE, 1940)的研究。1943年孟昭英赴美,先后在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輻射實驗室(MIT Radiation Lab)從事微波和雷達的早期開創(chuàng)性研究工作,在雷達的氣體放電收發(fā)開關研究中做出了貢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輻射實驗室轉入基礎技術研究。他利用輻射實驗室獨一無二的微波、毫米波實驗設備,與研究生合作首次測得氧在5毫米波段的吸收波譜。在《物理評論》上發(fā)表了《氧的微波吸收波譜》(The microwav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oxygen, Physical Rev., 1949)論文。孟昭英因之成為“微波波譜學”的先驅者之一。1947年初,孟昭英回國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曾任代理系主任。他將輻射實驗室的卓越成就和無線電、雷達的最新發(fā)展介紹到國內,開設“無線電學”、“電波學”等課程。利用在美國的積蓄,他購買了當時最精良的無線電、真空管和微波器材帶回國內,以這批器材為主,在清華大學建立了先進的無線電學實驗室。1952年院系調整,清華大學電機系電訊組得以保留,與原北京大學電訊組合并成立清華大學無線電工程系,設無線電技術專業(yè),孟昭英教授任系主任。1953年,孟昭英兼任電真空教研室主任。1955年孟昭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6年應邀參與國家十二年科學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任電子組副組長。規(guī)劃決定在中科院新建電子學、半導體、計算機等研究所。孟昭英被任命為電子所籌備副主任,率團赴蘇考察,積極籌劃我國電子科技事業(yè)的大發(fā)展。1957年孟昭英被批判并被錯劃為右派,離開了系的領導崗位和尖端科研第一線。此后他致力于教學、著述和陰極電子學的基礎科研,繼續(xù)指導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在陰極研究方面做出了新的成果,寫作和出版了名著《陰極電子學》。1979年,孟昭英恢復工作,任清華大學物理教研組教授。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培養(yǎng)和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多次率代表團赴美考察和出席會議,為中美科技交流做出了貢獻。1982年,清華大學恢復物理系。孟昭英參加“共振電離光譜學”研究組,指導激光單原子探測技術研究。他推動清華大學激光單原子探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并指導了多名博士生。1991年,他將畢生積蓄的大部分捐贈清華大學,設立“孟昭英物理學與電子工程獎學金”,資助品學兼優(yōu)但家境困難的學生;還從美國購置先進醫(yī)療設備捐贈給清華大學校醫(yī)院。孟昭英在全國電子科技、教育界具有崇高聲譽,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中國電子學會理事和科普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真空學會名譽理事,中國電源學會名譽理事長,《科技導報》主編,中國電子學會科普叢書主編等。1995年2月25日孟昭英在京逝世,享年89歲。

清華大學電子系系主任馮正和主持紀念大會并向來賓介紹了孟昭英院士生平。清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朱邦芬,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劉盛綱,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周立偉,業(yè)余無線電協(xié)會代表、魯迅之子周海嬰,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張克潛,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馬萬云,獲得孟昭英獎學金的學生代表馬麟和孟昭英院士夫人賀葦?shù)认群笤跁习l(fā)言,從不同側面追憶了孟昭英院士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

天津大學校長龔克,中共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陳旭和吳良鏞、李德平、周炳琨等10余位院士,以及孟昭英院士的親友和學生等出席紀念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