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呈持續(xù)增長勢頭。據2003年對全國660個城市統(tǒng)計,年清運城市生活垃圾1.46億噸。據預測,至2010年城市人口將增達4.5億,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將達1.8億噸。目前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約為50%,而真正達到無害化處理的比例不到30%。大量城市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或簡易填埋處置,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不僅占用、污染土地、浪費資源與能源,而且還傳播疾病,影響環(huán)境衛(wèi)生和居民健康,其所排放的大量的甲烷氣體將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影響。因此,垃圾處理已成為我國城市建設中的亟需解決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之一。垃圾污染已經嚴重危及到公共衛(wèi)生安全,成為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產生和蔓延的重要源頭和渠道之一。
全國政協(xié)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賴明認為,目前城市垃圾處理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垃圾處理水平低。從總體上講,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還處于由堆放到處理的發(fā)展階段。主要表現為垃圾堆放現象普遍存在,垃圾處理場的二次污染相當普遍,垃圾處理技術單一。同時,城市垃圾處理投資水平長期過低,歷史欠賬大。二是垃圾收費政策未落實。一方面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垃圾總量不斷增加,同時隨著環(huán)境保護法規(guī)和標準的完善和提高,相應的處理費用顯著增大;現有的城市建設維護稅中并沒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雖然國家制定了垃圾收費政策,但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許多困難。三是舊垃圾堆放場和填埋場生態(tài)恢復急需加強。我國許多城市垃圾堆放場和填埋場,今后幾年至十幾年內將會填滿而面臨封場。舊垃圾堆放場面臨對大氣和水體的長期污染及填埋氣體發(fā)生火災和爆炸的危險,必須做安全處置。
賴明就此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推進垃圾綜合處理。在大城市或較大區(qū)域內,從垃圾收集轉運、調配至處理處置的全過程,科學規(guī)劃、合理布局、技術多元、統(tǒng)籌協(xié)調,逐步做到各取所需,發(fā)揮最大的綜合效應。從一個垃圾處理場或者一個垃圾處理單元來看,通常處理對象以混合垃圾為主,采取經濟合理的技術方式,首先實現水分和有機物的減量,然后通過高效的機械分選,盡可能實現可用物質的回收。在此基礎上,高熱值的焚燒,熱能利用;有機質精制堆肥,優(yōu)先用于園林綠化;填埋作為最終手段,最大程度地做到減量化、無機化和低水分。二是要在垃圾產生源頭進行選擇性分類收集。我國由于居民居住條件和環(huán)保意識的限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源頭分類收集系統(tǒng)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同時,我國城市垃圾含水量較高,影響了垃圾處理效率。因此,可以針對城市生活垃圾的重點——可降解有機垃圾進行選擇性分類收集,這些垃圾收集后集中處理,一方面提高了垃圾處理的效率,改善了處理后產品(如堆肥、沼氣、飼料等)的品質,同時也延長了填埋場的使用壽命,減輕了垃圾滲濾液的污染負荷。三是要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進程。由于垃圾處理的公益性質,政府必須首先逐年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垃圾處理的法規(guī)標準與激勵政策,在此基礎上建立市場準入制度,通過公開招投標擇優(yōu)選擇有能力的企業(yè)承擔生活垃圾收集、清運、中轉、處理、處置以及資源化利用等服務,雙方簽訂合同,明確責任和義務;鼓勵國內外企業(yè)采取BOT方式投資、建設、運營城市垃圾處理廠;鼓勵政府資金和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建設,并以特許經營、承包經營、租賃經營等多種運營方式,由專業(yè)機構經營管理城市垃圾處理廠,降低建設和運營成本,不斷提高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