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I(蛋白質(zhì)二硫鍵異構酶)是一種分子伴侶,它能幫助多肽鏈折疊成正確的三維結(jié)構,從而形成功能蛋白??墒荘DI作為分子伴侶的“身份”,并不是一開始就得到人們認可的,最先幫助它獲得此種“身份”的,是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的王志珍。
站在講臺上的王志珍顯得精練而能干,同時透著知識女性的優(yōu)雅和自信。講起自己的研究,她的話語既有學者的嚴謹,也不乏生動活潑。在PDI發(fā)現(xiàn)之后,國外有專家根據(jù)酶和分子伴侶的以下三點區(qū)別:1.酶催化共價反應,而分子伴侶催化非共價反應2. 酶只需少量即可起作用,而分子伴侶需較多量才可以起作用3. 酶對生化反應只會起加速作用,而分子伴侶則可能起加速作用或減緩作用,認為PDI只有酶的作用,而不能稱之為分子伴侶。王志珍和她的課題組對此提出了質(zhì)疑。他們認為PDI有兩只手在協(xié)同作用,除了我們看見的那只手在起酶的作用外,它還有一只手在起分子伴侶的作用。當時該專家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他的文章也發(fā)在權威雜志上,要質(zhì)疑他,除了勇氣外,更需要拿出切實的實驗和數(shù)據(jù)來說話。如何證明自己的觀點呢?王志珍用了一個非常絕妙的實驗,她選用沒有二硫鍵的GAPDH(三磷酸甘油醛脫氫酶)作為底物,使PDI的酶作用無用武之地,那么如果PDI仍能幫助GAPDH復性,只能說明它起的是分子伴侶作用。 實驗很成功,在沒有加入PDI的情況下,GAPDH只有2%的自復性,加入PDI后提高到了20%。相關文章很快得到了發(fā)表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認同。但是王志珍院士并沒有就此滿足,她帶領她的課題組繼續(xù)在PDI的分子伴侶功能研究上走了下去。接下來她們選用了比GAPDH更具生理活性的蛇毒蛋白為底物,除了加入正常PDI,還加上了一些經(jīng)過了修飾的已“堵住”與二硫鍵反應的活性位點的MPDI。 實驗證明加入了95%MPDI和5%PDI后,蛇毒蛋白的復性甚至比加入同量的100%PDI還要好。這次研究同樣得到了相關領域科研者的大力認可。而且后來國外一些同行的研究也一再證明了PDI的分子伴侶功能。王志珍說:“我們當時頂著很大的壓力去反對權威,好在結(jié)果證明我們的確是對了,這是令我感到很欣慰。”
除了以上成就,王志珍還講述了她在科研領域中的其它一些成就。而對青年學子如何成為一個有能力的科研工作者,她也給出了殷切教導,如不盲從別人,帶著質(zhì)疑的眼光看文獻;要擺脫大學中學知識的模式,發(fā)展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能產(chǎn)生有新意的idea并設計實驗思路; 在科研生活中須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同時要善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在短短的90分鐘內(nèi),師生們不僅分享了王志珍的學術成果,也領會到了她作為大師所具有的科研精神和對青年學子的關愛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