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協(xié)與美國科促會聯(lián)合舉辦的中美科學家社會責任研討會9月26至28日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中國科協(xié)主席韓啟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韓啟德說,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話題,也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上世紀30年代以來,各國科技界一直沒有中斷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關注的焦點主要在于科學家如何對科研工作負責、對科技界的同行負責、對科學研究的社會影響負責。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fā)展,科學前沿越來越逼近人類倫理的道德底線,“to be or not to be”成為每個科學家必須做出的艱難選擇,科學家社會責任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科學技術事業(yè)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擔當著如此重大的社會使命,科學家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肩負著如此重大的社會責任。韓啟德提出三點意見。 第一,對科研工作負責??茖W的本質是創(chuàng)新。開拓未知領域,探索自然規(guī)律,創(chuàng)造科技新知,推動科技事業(yè)發(fā)展,是科學家最重要的社會職責。正是由于歷代科學家在廣袤無邊的科技領地上前仆后繼、辛勤耕耘,人類科技才從遠古時代的涓涓細流融匯成蔚為壯觀的汪洋大海。誠如愛因斯坦所說,探索真理的權利同時也是一種責任。面對蒼茫宇宙隱藏的無盡奧秘和人類社會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一位負責的科學家,不僅要從個人好奇心出發(fā)去發(fā)現(xiàn)問題,更要時刻用關愛人類的責任心去衡量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科學觀察和科學實驗,獲取確證無誤的科學事實,運用邏輯思維和數(shù)學方法進行縝密推演,挖掘出深藏于自然事物背后的規(guī)律和本質,不斷為人類的知識寶庫增添新的財富。公眾的理解和支持是科學技術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參與科學決策,實事求是地向公眾介紹科學研究的最新發(fā)現(xiàn)和成果,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幫助公眾理解科學、啟迪心智,提高科學素質,推動形成弘揚科學精神、崇尚科學道德、尊重科技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第二,對科技界同行負責??茖W研究是一種累積性活動,同時也是一項群體推進的事業(yè),既需要繼承發(fā)展,又需要交流共享。即使像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研究工作也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與同行的激蕩碰撞中不斷前進的。每一位負責任的科學家,都要如實公布自己的科學發(fā)現(xiàn),客觀陳述遇到的問題,仔細衡量證據,確保試驗數(shù)據的準確性,為后繼者提供堅實基礎和正確導向,為科學殿堂提供可靠基石。自覺恪守科學道德準則,堅持誠實守信,恰當保存科研工作中的原始記錄,如實標注引用數(shù)據來源,避免新聞炒作,在發(fā)表的研究成果上正確署名,發(fā)自內心地尊重競爭者的努力,力戒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偽造篡改試驗數(shù)據等科學不端行為。在科技評價中,嚴守保密義務和明示原則,避免個人利益、團體利益及人際關系因素的影響,以客觀公正、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同時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科技發(fā)展中的錯誤傾向,揭露和批判科研活動中存在的不負責任行為,維護科技界良好信譽。第三,對科學研究的社會影響負責??茖W家的科學研究活動是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慎重考慮研究工作的社會影響,審慎評估科研成果可能產生的社會效應,是每位科學家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一方面,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造福人類為科學技術研究的最終目標,以尊重人類價值為科學技術研究的最高準則,自覺把求真與求善結合起來,把好奇心與責任心結合起來,把個人興趣和解決人類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緊迫需要結合進來,推動科研成果的合理運用,不斷增進人類的福祉,努力使科學技術成為謀求人類幸福、健康、安寧、和諧的一項最基本的事業(yè)。另一方面,對科學技術應用所帶來的風險和危害保持高度警覺,主動對研究課題進行倫理道德和社會價值評估,拒絕從事有悖于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科學研究,盡力防止和排除科研成果的不當運用,自覺采取措施控制和防范潛在的技術危害,避免科研成果對正常社會秩序產生不利影響。堅持以人為本,旗幟鮮明地抵制可能威脅到人類尊嚴的科研活動,以高度的道德意識,細致的倫理情懷,把尊重人類尊嚴、關注人類未來的信念貫穿到科研活動的全過程中。
美國科促會執(zhí)行主任Alan Leshner和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黃伯云、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分別做主旨發(fā)言。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等有關部委嘉賓及美國科促會部分官員及會議代表出席開幕式。
會議期間,中美兩國50多名科學家在利用5個單元,分析了當代科技發(fā)展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深入研討了科學家的社會責任和科學道德建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