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孟白:篳路藍縷20載


      1116日下午,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學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孟白座客中國網(wǎng),接受了中國網(wǎng)“中國訪談”欄目主持人的現(xiàn)場采訪。以下是采訪文字實錄。
 [中國網(wǎng)]:各位朋友大家好,這里是正在為您直播的中國網(wǎng)中國訪談。由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創(chuàng)辦的學苑出版社沒有龐大的機構,沒有華麗的外衣,可是他們卻心甘情愿做著一些虧本生意?這究竟是怎樣的出版社?今天我們請到了學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孟白先生來到現(xiàn)場,請他為大家講述學苑出版社走過的風雨20年。孟社長您好,非常歡迎您的到來。
首先,孟社長能跟各位中國網(wǎng)的網(wǎng)友打聲招呼嗎?
[孟白]:各位網(wǎng)友你們好。
[中國網(wǎng)]:孟社長,我們剛才提到學苑出版社從1987年創(chuàng)辦至今已經走過了20年的風雨。我們也知道,您陪伴著學苑出版社一起走過了20年。在學苑出版社成立20周年之際,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孟白]:其實我陪學苑出版社走過了14年,1993年我就到了學苑出版社。如果說到最大的感受,一個就是要做得事情太多,再一個做事情比較難。
 [中國網(wǎng)]:難在哪些地方?
[孟白]:我們這個出版社是民主黨派九三學社辦的。我們的出版社和一些部委,包括各個省市辦的出版社相比,我覺得更像一個獨立的出版社。既沒有行政資源可以依托,也沒有資金的來源,資金的支持。這種出版社運行起來可能就比較困難,但是也有好處,相對來說可以比較自由的地擇開拓的領域??梢哉f做起來比較難,但是如果做成功,相對來說也能夠產生比較愉快的效果。
[中國網(wǎng)]:我們也知道,學苑出版社是由九三學社創(chuàng)辦的,由民主黨派創(chuàng)辦的。我覺得學苑出版社的成立是一種標志,也是一種使命,我不知道學苑出版社究竟承擔著怎樣的使命?
[孟白]:中國有八個民主黨派,學苑出版社是第一家民主黨派辦的出版社。九三學社的宗旨是追求民主與科學,它的目標就是幫助共產黨,幫助政府,在中華民族的振興或者中華民族的復興,這方面做一些工作。學苑出版社作為九三學社的出版社,當然我們的使命和義務也是在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復興道路上做一些事情。
[孟白]:作為出版社,如果拋開是哪個地方辦的,作為出版社本身的義務也是這樣,對文化也好,對科學也好,對于技術也好,它能起到幾方面的作用。有人說出版社的行業(yè)和其他的行業(yè)相比,比如汽車行業(yè)、電器行業(yè)、房地產業(yè),他們的產品是汽車、冰箱、房子,出版社的產品是圖書。出版社的產品與那些行業(yè)相比,它有一個特點,它可以啟迪心智,而且可以提供知識信息,另外還可以陶冶性情。像這幾個功能,冰箱也好、汽車也好、房子也好,它肯定產生不了這些功能。所以講起來,出版行業(yè)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yè)。它的產品或者說它所提供的服務應該和其他行業(yè)相比有在精神上提供作用的效果。既然出版社的功能是這樣,又是九三學社的出版社,而且我本人也是九三學社的中央委員,那我肯定要為出版社服務,作為學苑出版社來說,它的使命肯定是對中華民族的復興要起到作用。使命是這樣,做得好不好那就得看實際的情況。
[中國網(wǎng)]:還要繼續(xù)努力。孟社長,我們也看到前不久在北京舉辦了第14屆國際圖書博覽會,當時我去采訪了。因為這一屆的規(guī)模不管是場地和參展的書商都是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作為局外人我感到出版社的壓力太大了。作為學苑社這種小型專業(yè)出版社,要在這么龐大的出版界生存真的可謂是夾縫求生的感覺,你們對此有何對策?
[孟白]:你講的對,確實有夾縫求生的感覺。實際上,現(xiàn)在出版業(yè)競爭比較厲害,而且國家這幾年提倡造大船,包括搞集團。當然我覺得這種提法無可厚非,但是我覺得不管做任何事,都需要打基礎,如果基礎沒有打好,冒然提出口號或者采取措施未必合適。從我們出版社來講,剛才你提到小型專業(yè)出版社,實際我是在前幾年的報紙上發(fā)表過一篇文章,專門講到了這個問題。
[孟白]:我們的出版社是獨立出版社,這個概念好像在國外比較多,在我們國家沒有提過。所謂的獨立出版社是相對大財團而言的,國外也是這樣。它有超級巨大的集團,但是也有很多的中小型,甚至比我們國家的中小型規(guī)模還要小的出版社,那些出版社往往是某一個基金會,或者某一個大學、某一個博物館所辦的,它們應該相對叫獨立出版社。我們的出版社和那些出版社非常相似。
在這種情況下,前些年我也提到一個問題,像我們這種獨立出版社以前并不是專業(yè)的出版社,我們的選擇可以很自由,我可以選擇任何領域開拓我的選題、我的讀者群和作者群。如果小出版社要想在夾縫中生存,或者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再或者能夠在讀者包括社會中產生一定影響,必須有自己比較專注的領域,應該有一定的專業(yè)性。
我為什么說叫專業(yè)性出版社,而不叫專業(yè)出版社。像化工出版社、海洋出版社、地質出版社,從名稱可以看出來它很專業(yè)。像我們的出版社,可能專注某幾個領域,而不是一個領域。但是這幾個領域出版的又是要很專業(yè)化的,學術性很強。所以我自己起了個名字,叫專業(yè)性出版社。
[中國網(wǎng)]:這種專業(yè)性的出版社的定位也決定了它一定的讀者群和市場份額。但是我們看到,在常人眼里這種比較固定的專業(yè)群和市場份額和經濟效益是成反比的,是一種比較明顯的矛盾,可是我們看到這幾個矛盾,在你們這里處理的很好。我曾經聽說過,您曾經將一本定價幾十元的書,經過您的策劃包裝以后變成幾百元的書,而且還賣的非常好,而且是扭虧為盈。像這樣的事例非常多,能不能給大家說一說?
[孟白]:我把你剛才的兩個問題倒過來答,免得造成誤解,好象我只把幾十塊錢的書包裝成幾百塊錢,不是這個道理。正好這套書我也帶來了,這套書叫《中華梅蘭竹菊詩詞選》。因為梅蘭竹菊是中國的代表性植物,而且是很高雅的,這套書是歷代詩人和詞人用梅蘭竹菊寫的詩詞。當時這本書出來以后在市場銷售,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老年人買的多。原因在于老年人退休以后很多人喜歡學書畫,可能就要畫這個題材的畫。既然中國畫是這樣,你畫完畫之后就要提款提詩,那么這些詩被他們用起來就很方便。
[孟白]:既然想到這個原因,我就想到中國是尊老的社會,兒女也好,包括學生,下級送領導,有時候不知道送什么好。保健品是不是合適我不在這里評說,我覺得圖書作為精神禮品是比較好的。我就把它包裝一下,做一個盒,這個裝璜也是中國式的,大紅的,這個做的像門環(huán)一樣,而且我不想把書搞的很大,每個盒子配了一個放大鏡,適合老年人使用。
[孟白]:經過外面的包裝,本身外面的成本比較高,當然比銷售的四本裸書定價就高一些,類似的也有一些。做這種書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說我就想掙錢,往往事與愿違。往往我們要考慮讀者需要什么,這個需要作為出版社是否能夠滿足。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可能做得事情還很多,包括我們已經出的很多書,以后我們會二次開發(fā),重新制作也會從這個角度考慮。
[中國網(wǎng)]:就是從為讀者服務的角度考慮。
[孟白]:對。
[中國網(wǎng)]:我聽很多人評說,說孟社長有一對火眼金睛,能看到很多人不能看到的地方,您是怎么做的?
[孟白]:千萬別這么講,其實我覺得就是用心。不管做什么事情,尤其做出版必須有心,得非常細心,去體會、領悟。既然你所服務的對象是讀者,而且是某一個特定群體的讀者,這個群體的讀者需要什么,甚至他沒有想到的需要你能挖掘出來,這個時候你根據(jù)他的需要做出的書肯定就能滿足他的需要。
你剛才問的第一個問題也是這樣,我們既然把我們定位為專業(yè)性的出版社,基本上局限在幾個領域,比如中醫(yī)中藥。中醫(yī)中藥在我們的份額占40%,還有一個領域就是民間文化,也可以叫做民俗學,另外一個領域是文史古籍方面。如果說找共同特點,有一個共同性就是都是中華民族或者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這些領域的學術性要求確實比較強,但是學術性強未必就沒有讀者,未必就沒有市場。就看分成幾種情況。
[孟白]:像有一種書必須做暢銷書,像《哈利波特》,它的讀者定位是廣大對這類小說愛好的群體,人數(shù)很大。我們的那些圖書定位主要在于學者,這方面的愛好者和這方面的大學學生,包括研究生,甚至包括有可能成為大學生的學生。這個群體其實并不算太小,就看怎么比較。舉個例子講,全國13億人,從事網(wǎng)絡行業(yè)的可能數(shù)以萬計,和13億人相比肯定是很小的群體。但是如果把這個群體集合起來,如果有幾萬人,對我們出版社來講就是很不小的群體。如果我能做一本書,能夠讓網(wǎng)絡行業(yè)每一位從業(yè)人員都想看,那這就是相當大的一塊市場了。
[中國網(wǎng)]:謝謝孟社長。我們看到咱們作為傳統(tǒng)出版社,現(xiàn)在不僅僅是面臨著同行的競爭,其實也面臨著數(shù)字出版的競爭。我們看到在國外有很多專業(yè)的出版社,在數(shù)字出版這塊做得很好。我不知道你們在這塊有什么樣的想法和考慮?
[孟白]:這一塊我們出版社接觸很早,大概倒退10年,那個時候我們出版社和IT行業(yè)聯(lián)系比較多。這些年我一直也很關注數(shù)字化,包括電子出版方面的情況。我記得應該是在1997年,就是10年前,我那個時候在《新聞出版報》發(fā)過一篇文章,我當時的提法比較悲觀,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太悲觀了。我說10年以后,有的圖書品種或者圖書類型相當一部分將被電子出版物包括網(wǎng)絡取代,所謂取代也就說明這些圖書品種或者圖書類型就不復存在,變成歷史記錄了。
[孟白]:現(xiàn)在來看沒有那么快,但是我覺得這是早晚的事情。因為有些品種的圖書,舉例講像教材、中小學生教學參考書、教學輔導書、辭典、工具書,我做了十幾年的工具書編輯,另外還有娛樂性的圖書,比如小說、詩歌,這些很可能以后被網(wǎng)絡或者電子出版物,包括國外的電子閱讀器取代。這些書是需要便攜式的,而且屬于一次性使用的,比如像課本,這些都是一次性使用,三年級用課本,四年級肯定就不用了。這些圖書在電腦的屏幕上看,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滿足。
所以電腦取代它們,只是時間問題。還有一些圖書是電腦取代不了的,像我們出版社出的一些古籍,重新制作,這些書我們做成線裝書,包括紙也用了過去的宣紙,包括用少數(shù)民族手工做的紙。讀者對你的書的要求不僅僅限于頁面,他本身想看你的書的紙,有沒有墨香,可以說這個書有點工藝品化,這可能是出版以后的方向,把書作為工藝品化。
[孟白]:從圖書發(fā)展過程來看就是這樣,最早是青銅器刻,可能還在龜板上刻,后來在竹片、木片、絹、紙,從出現(xiàn)紙到現(xiàn)在,基本沒有什么變化,只不過是裝禎形式有變化,印刷方式有變化而已,現(xiàn)在恐怕到了該有大的變化的時候了。既然如此,從我們出版社來講,我們可能要做一些電腦取代不了的書,包括一些圖。我?guī)Я艘槐緢D,我們也開發(fā)了一些系列,就是《圓明園原貌圖》,根據(jù)古代的資料和重新找到的一些材料重新繪制的。
[孟白]:因為圓明園的一些景觀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很多人很想知道當年的圓明園是什么樣子的。我們就根據(jù)很多資料重新繪制,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繪法把幾個園放在里面?,F(xiàn)在圓明園的遺址只是一小片,剩下的幾片都繪制出來了。類似像這樣的題目很多,資料也很多,所以我覺得作為企業(yè)有商業(yè)秘密。我們不存在問題,大家都做這個,我覺得是好事。這是一類。還有一類,迎接數(shù)字化挑戰(zhàn)還有一個工作,就是出版社應該積累資料,作為一種積累,以后如果某些形式或者某些品種的圖書不復存在了,那么出版社變成從產品提供商的角色轉換成內容提供商。我可能還是按照以前的程序把書做下來,但是到最后的環(huán)節(jié),工廠印刷書的環(huán)節(jié)不存在,銷售環(huán)節(jié)也不存在,我做好以后,直接把這個版賣給網(wǎng)絡公司,或者電子出版物公司,也就是提供內容。我覺得這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這幾年我也比較關注,包括國外這方面的情況。
但是現(xiàn)在為什么說以后有可能,坦率地講,中國現(xiàn)在的商業(yè)環(huán)境或者保護版權的環(huán)境很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你做成一個產品,人家可以無償使用,甚至還可以從中牟利,那么出版社就變成了冤大頭。像這種情況,這個環(huán)境非常不利于它的發(fā)展。我借此機會呼吁政府在這方面能夠加大力度,把環(huán)境治理的更好。
[中國網(wǎng)]:說到版權保護的問題,我們看到很多盜版書商比較關注的目標是暢銷書。您覺得像你們這種專業(yè)性的小型出版社,在出版物方面盜版出版商可能就沒那么關注,會不會有一些優(yōu)勢?
[孟白]:這個有。我昨天看報紙,有一個人回答記者的問題,說為什么有那么多盜版,有一個官員回答說,為什么嫦娥就沒人盜版,因為他造不了。因為圖書門檻很低,用的成本很低?,F(xiàn)在盜版的人也有變化,因為中國的盜版有很多年了,從最早是只盯住暢銷書,到這兩年已經開始把目光轉向非暢銷書。比如像我們出版社出的一些書,因為我們出的有關老北京的書很多,有一套老北京系列,一共才有7本,我在外面發(fā)現(xiàn)就已經有5本盜版了。那種書的銷量不大,絕對不能列入暢銷書的概念,暢銷書最少3萬冊以上,我們的也被盜版。后來發(fā)現(xiàn)不只一個盜版版本,說明這些盜版人可能也有行業(yè)分工,暢銷書已經被占據(jù)了,剩下的就盜版非暢銷書。而且盜版人完全以利益驅動,只要盜版的書能盈利,他不會過多考慮是否是暢銷書。
[中國網(wǎng)]:在這里我們也再次呼吁,保證版權保護的健康環(huán)境。孟社長,這么多年在您的帶領下學苑出版社在經濟上取得了一些成績,可是相對其他的商業(yè)出版社,咱們的經濟實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些年以來你們經常做一些其他出版社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對我們國家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你們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辦雜志、開論壇、出書,而且很多都是虧本生意。我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
[孟白]:其實這就回到剛才最早講的情況,畢竟中國的出版人起碼有一部分是有責任感的,我們畢竟不是商人,這是中國出版社的特點。中國出版社不是出版商,總有一種責任感和義務。當然,責任感還得靠經濟實力支撐,還得量力而行,我們也是那樣。我的一個觀點是,事情很多,需要很多人做,你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這個事情做了,別人沒有做,可能這個事情就成了。你要沒做,別人也沒做,這個事情就沒成。從我們來講,我們更關注的還是中華文化的部分。一旦把目光投向中華文化,肯定就要對它有全方位的了解。全范圍掃描之后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領域,一個是比較弱,另外一個時間比較緊迫。我舉個例子,剛才講的文化遺產,現(xiàn)在國際上分成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講從老百姓到國家政府都很重視,而且物質文化遺產不是很緊迫,只要放在那兒,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問題不大。
[孟白]:真正時間緊迫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原因我講一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是民間存在的,包括說唱、說書、少數(shù)民族的小調、儀式上的歌詠、手工藝。北京過去很多的手工藝已經不存在了,外地也有很多這樣,好多都瀕臨滅絕。這個詞用在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方面,比用在植物界、動物界更貼近。比如一個說書藝人,或者一個皮影戲的藝人,或者是苗繡的藝人,這種手藝沒有完整的記錄,包括文字、音像資料都沒有。這個人去世了,他又沒有教出很好的徒弟,這門手藝或者文化從此就消失了,即使留下來的也不過是作品。這個技術消失之后,這個作品就變成文物了,這門技術就不存在了。像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比起某一個陵墓或者某一個宮殿就更有緊迫性。所以我們這些年比較關注這方面的工作。我也坦率地講,在這方面各方面重視的不太夠。原因是這些工作無法從中產生利益,或者無法產生利潤。從我們出版社來講,也是盡我們所能,能做一點是一點。比如剛才講的辦雜志,我們辦過一個《民間文化論壇》,這是國內唯一一個國家級的學術刊物,民間文化領域只有這么一份,還有幾份刊物是大學辦的。這個從一開始我就很清楚,肯定是賠錢。但是咱們國家現(xiàn)在搞民間文化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搞得轟轟烈烈,但是所有的必須要有理論指導,要有學術探討,需要一個平臺,我們做這個雜志就是為了提供一個平臺,讓學者們進行交流,就是這樣一個目的。既然做這樣的平臺,肯定是要賠錢。好在我們覺得賠的這個錢我們可以承擔得起,其他的事情也是這樣。包括開論壇,包括下一步的一些工作,準備和一些學者、企業(yè)結合,做一些古村落或者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民俗事項的記錄,這些都要花錢,但是我覺得值,一旦做完了,這事就算做成了,如果沒做,以后想做恐怕都不可能了。
[中國網(wǎng)]:像做這些事情,其實很多是虧本的。不知道您作為學苑出版社的社長,有沒有感到來自經濟方面的壓力?
[孟白]:有這方面的壓力。剛才一開始我就講到,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但是我能力有限。像我剛才說的古村落,包括民間民俗事件的調查。我舉個例子,過去到南方一些地方,看到抽水煙筒,現(xiàn)在幾乎已經絕跡了,那個東西費勁,又不好看,又沒有面子,所以農村只要生活水平稍微提高之后都開始抽卷煙。抽水煙筒本身是一種陋習,但是它曾經是一種形態(tài),一種方式,以前沒有記錄,現(xiàn)在記錄下來,就對這個時代,這個地區(qū)的生活方式是一種記錄。再有像日常生活的各種裝飾品,包括各種節(jié)日、儀式的舞蹈、歌唱,如果不記錄下來,以后就都不存在了。
[孟白]:我們下一步想做這些事情,但是要做這些事情攤子很大,不要說我們一個出版社,即使是實力比我們大一百倍的出版社也承擔不了,所以我們想發(fā)起企業(yè)界包括學術界把這個活動搞起來。搞一個縣是一個縣,搞一個省是一個省,這樣做確實有壓力。反過來講,出版社畢竟不是慈善機構,不是學術機構,從我們成立那天起,國家沒有給過一分錢,我們完全靠自己圖書的利潤維持。我當然要考慮做這些事情對出版社有沒有利益。坦率地講,一方面我們做這些事情,贏得了社會、學術界、政府的好感,另外我們贏得了社會潛在讀者的認可。我們在這方面工作做了之后,對這方面的情況比較了解,對這方面的學術情況也比較了解,對這些問題也比較了解,我們就有可能產生比較好的圖書,而且我們很清楚這些圖書有哪些讀者會關心,會喜歡,這樣對我們的銷售也有好處。所以做這些事情一舉兩得,一方面為社會做了一些事情,一方面對于我們出版社還是有好處的。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我就不能說單向計算,因為搞企業(yè)單向計算某些東西,這種企業(yè)家是短視的也不可能長久做下去。
[中國網(wǎng)]:您剛才提到,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其實也贏得了讀者的認可。可是真的說起學苑出版社,并不是人盡皆知的出版社,還是有很多讀者對學苑出版社不是特別了解,我覺得這應該和出版社的出版方向有關。您剛才談到了學苑出版社的一些出版領域,能不能再詳細給大家介紹一下?
[孟白]:實際上就像你講的,人盡皆知的出版社往往出版的圖書讀者面很寬。舉個例子講,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它出的書是中小學課本,可能中國有幾億人都是念了他們出的書。當然,作為學生是否注意是哪個出版社出的書又是另一回事。另外還有出版社出小說,像《哈利波特》、韓寒的小說等等,這種可能了解的多一些。像我們的出版社,他們了解的少一些,但是問題不大。所謂為大眾服務的口號比較空,其實大眾是由一塊一塊的小眾群體組成,我們只為某幾個小眾群體服務,實際就體現(xiàn)了為大眾服務。具體來講,我們有一個領域,就是中醫(yī)中藥,包括衛(wèi)生健康。因為我們現(xiàn)在做的偏重于學術性和文獻性的,讀者面不是很寬,主要是醫(yī)務工作者和這方面的學者以及愛好者。但是這塊領域了解以后,已經出了1000多種書,奠定基礎之后,我可以向大眾方面推廣。因為衛(wèi)生和健康是每一個人都關心的事情,從這個角度出一些給大眾讀的書并不困難,而且我們有一些比較成功的例子。
[孟白]:前幾年我們出了一本《讀懂你的化驗單》,這本書對所有的化驗項目,每一項什么樣正常,什么樣不正常,包括可能預示的病都做了介紹。這本書從出版到現(xiàn)在已經有9年,再版過十幾次,而且我們每隔一年修訂一次。因為每年衛(wèi)生部包括藥監(jiān)局會頒布新的法令,對有些化驗項目包括指標做調整,必須相應的做修訂。另外,今年年初出了一本書,叫《新農村衛(wèi)生健康手冊》。這本書就是針對農村一直沒有得到過系統(tǒng)的衛(wèi)生健康知識教育,針對這個狀況編的一本書。如果農民有了這本書以后,遇到什么病,比如骨折,或者意外緊急情況,怎么處理,這本書都講了,這本書的市場很大。這本書到現(xiàn)在將近一年,發(fā)行量也比較可觀。而且這種書沒有時間限制,不是說半年、一年以后就沒有任何的用處了,可以不斷的修訂,不斷出版下去。如果十年、八年不斷銷售下去,恐怕讀者就不是以百萬、千萬計算了,當然這也是我們追求的夢想。
[中國網(wǎng)]:應該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本書。說到《新農村衛(wèi)生健康手冊》這本書,對農民朋友非常實用,當時怎么想到做這本書的?
[孟白]:因為我小的時候,在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農村缺醫(yī)少藥的情況比較突出。那個時候毛主席提到醫(yī)療為農民服務,但是當時的情況是沒有那么多的醫(yī)生,所以就有赤腳醫(yī)生在農村存在。今天還是農民,明天就讓當醫(yī)生了,當然這種人的醫(yī)學知識很欠缺。為了讓他們能夠為農民服務,當時編寫了《赤腳醫(yī)生手冊》。這本書的編寫我比較清楚,因為當時有一位吳階平先生,他是我們九三學社中央上一屆的主席,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那個時候他是很著名的醫(yī)學家,他這樣的醫(yī)學家都參加編輯那本手冊,所以那本書出版以后作用很大,很多人通過那本書了解到醫(yī)療知識和基本健康知識。
[孟白]:前幾年我作為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也和九三學社一起搞一些參政議政的調研活動。尤其是前幾年研究“三農”問題,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農村醫(yī)療衛(wèi)生狀況還是很不理想,我們搞過幾次座談會,有的縣醫(yī)院或者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醫(yī)院的醫(yī)生甚至不如過去?,F(xiàn)在好象處于真空狀態(tài),沒有人管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想是不是需要搞一本書。我們跑了大概七個省,到縣醫(yī)院,包括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包括村醫(yī)室搞調研,而且和另外一家民主黨派民盟中央群言出版社聯(lián)合搞活動,進行了一年的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和提綱征求意見,這本書出來以后反映不錯。大概半個月前,北京密云有一個村子的鄉(xiāng)村女醫(yī)生,她來了一封信,提到一個例子,去年她村有一個小孩被電擊了,這在農村很常見,因為電線裸露了,電擊之后他們束手無策,送到醫(yī)院大概三個小時,結果小孩死掉了。她說看到我們這本手冊,她看到手冊是今年,因為今年才出版,說一看里面有一篇講到碰到電擊情況以后怎么緊急處理,她說如果當時有這本書,我們村的小孩就不會死掉了。
[孟白]:這給我的觸動很大,因為這本書說要編應該在好幾年,但是說實在的,我不知道用什么渠道發(fā)行,所以一直被耽誤下來,我覺得很遺憾,我感觸比較深。而且這次我們沒有通過書店發(fā)行這本書,這是群言出版社社長的提議,她很能干,因為她說這本書的內容比較全,比較厚,又比較貴,39塊錢,農民愿不愿意買這本書,說怎么辦。但是這本書又很有用,如果弄得很薄,知識就不全了。她提出一種思路,因為現(xiàn)在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民問題,也越來越重視文化事業(yè),這是我當出版社社長感覺很深的,她說咱們通過一些政府部門、民主黨派組織、社會有善心的人士、企業(yè)購買之后送給農民,要采用這種發(fā)行方式。說實話,我有點半信半疑,試了一下很成功。確實黨和政府、很多企業(yè)很關心,另外還有好多有善心的人士,有好幾十家購買這本書送給農民了。有一個著名作家梁曉聲,他去年聽說我們要編這本書,他說我拿一萬塊錢買,送給農民。很遺憾我今天沒有帶這本書,我們?yōu)榱烁兄x出錢購買圖書送給農民的這些企業(yè)和個人,這本書一打開就有一封給農民朋友的信,是彩色的,在落款的地方,比如是梁曉聲先生贈的,落款就寫梁曉聲先生贈,比如說是某一個企業(yè)贈,就寫某企業(yè)贈。
[中國網(wǎng)]: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和特色。我們再來關注網(wǎng)友的提問,有一位叫“33”的網(wǎng)友問到:現(xiàn)在中國的圖書要走向世界,各個出版社都在為自己的國際化努力。不知道學苑出版社有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孟白]:有這方面的考慮。應該說考慮時間很長,但是我們考慮做任何事情要有基礎,中國以前不太重視中國文化走出去,尤其是最近一個月,這個話題談的比較多。但是走出去不是空著走出去,需要有積累和沉淀。比如法國的文化幾十年就提出走出去,加拿大在二十年前提出要走出去,美國從來沒有提出這個口號,但是美國是文化強勢國家,不用提也會走出去。包括韓國是在十幾年前提出的這個口號。他們在提口號之前已經做了幾十年的工作,我們現(xiàn)在提出這個口號,以前是不是做過這方面的工作,有沒有這方面的積淀,實事求是地講,積淀很不夠。以前也有很多走出去的書,包括書、報、刊、節(jié)目,但是更多的偏重宣傳。說得難聽一點,因為我有幾個朋友是駐外使館的參贊,他們感覺是填鴨式的,可能中國的教育方式就喜歡填鴨,所以宣傳也是填鴨的。
[孟白]:不管對方想看什么,我就把我的做出來,讓你必須看,那么很可能對方就不看,效果很不好。在這樣的基礎上走出去肯定不行。好在這些年,包括我們出版社在內的很多出版社,一直在潛心做中國文化的積淀,有這個積淀之后,我可以從中摘選一部分,無非換成外文打出去。另外通過圖書進出口公司每年銷售到海外很多圖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征求反饋意見,積累510年的反饋意見,我們就大致可以了解國外的圖書館、漢學家、老百姓對中國圖書的內容、形式有哪些要求。只有在比較深刻和確切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提到走出去的問題。我們覺得,現(xiàn)在好多書要打出去,范圍也就局限在我們比較了解、比較熟悉的領域,而這幾個領域其實可能會引起國外讀者的關注,只不過就看你用什么形式讓他們接受。比如民間文化,你從國外到中國來的旅游者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方面他們比較關注。但是他們關注的心態(tài)是否值得一提,那是另一個話題。再一個,像中醫(yī)中藥,現(xiàn)在發(fā)展很不成熟,但是肯定有發(fā)展的潛力,尤其要和國外的現(xiàn)代醫(yī)學結合,而且它確實有它的療效,這是誰都要承認的。所以,以后也會讓外國人關注。另外像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現(xiàn)在我也看到一些走出去的書,還是那個特點——自說自話。我把它做成這樣,我覺得外國人能夠接受我的形式和內容,其實不是那樣。所以我覺得我們下一步所要探索的無非就是更深入的了解,到底我的這么多內容中其中哪幾個內容用什么樣的方式讓外國人接受,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就是這個,我們還是很有希望的。
[中國網(wǎng)]:您也談到對這個問題有思考。你們現(xiàn)在有沒有一些計劃,比如哪些方面可以拿出去?它的出版方式肯定和國內出版不一樣。
 [孟白]:如果說近期的考慮,有幾個方面。第一,明年正好是北京奧運會,我們有關北京的歷史文化書和圖做得很多,我們有一套選題,就是北京的歷史文化地圖,一個是像圓明園舊址圖,還有頤和園、香山、故宮、北海,都是繪制成古代的樣子,而且把現(xiàn)在已經不存在的遺址復原,圖的背面還要加很多文字的內容?,F(xiàn)在我們做的就是中文,而且這些圖我們也給外國游人看過,他們也很感興趣,唯一的遺憾就是不懂中國話。這樣的話我們只要在這個圖原樣的基礎上翻譯成外文版就可以了。其他的我更看重的是圖書的外貿,而不是版權的輸出。我們的書畢竟是在專業(yè)領域,學術性和文獻性比較強,我所服務的群體可能是一個小眾群體。舉例來講,像我們出的古籍,有一套《漢文藏學系列》,這一套有好多大套,最多是52卷。有一套小的《清代治藏法規(guī)匯編》,就是清代治理西藏的各種法規(guī)匯編。像這種書國外很多研究漢學,包括研究中國政治的學術機構、國外大圖書館,像美國國會圖書館,這些書他們都要收購,因為我們的很多作者去做訪問學者的時候,打電話回來說很高興,看到你們的書了,尤其是以美國為主。我們下一步更多的是想把這些書直接銷售到國外。因為這些書在國內印得很少,比如就印100套,全世界只有100套,因為它的讀者面很窄。有一個《愛新覺羅宗譜》,本來那本書我印了100套,打算賣十年,結果一年就賣完了。像這些書海外有需求,而且海外機構不用翻譯成外文,即使翻譯了很多的譯文都還是中國式的外語。我們近期主要是讓國外相關機構和人知道我們有哪些書對他們有用,這是一個工作。還有把簡單的,尤其是帶有圖象、繪畫、老照片的出版物變成外文版。
[中國網(wǎng)]:還是要找對自己的讀者群。說到讀者群,我們還有朋友評價,他說你們的出版物有點曲高和寡的意思,不知道孟社長有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呢?
[孟白]:我們還不算太曲高和寡。舉個例子,像科學出版社,它是什么學科都要出,包括數(shù)學,可能書出去以后全世界不超過50個人能看懂,那才是曲高和寡。我們現(xiàn)在有兩類,一類是學術探討,像文史、考古、醫(yī)學、地理學,這些學科比較大,所以不會出現(xiàn)全世界只有50個人能看懂的情況,而且這類不太多。我更關注文獻性強的書。因為我覺得學術是這樣,學術要發(fā)展做積淀,沒有積淀都是特別浮躁的,想出什么理論學說,那都是胡說八道,倒是應該坐下來踏踏實實把很多文獻性的東西做一做,我更看重那些。那些書確實有點曲高和寡,有些資料性的書可能全世界就100個人關心,但是這100個人關心就夠了,因為這些書價值比較高,定價也比較高,因為我的定價是按照價值來的,不是完全按照多少頁定多少錢,這也得到了各方面的認可。
    [中國網(wǎng)]:我們也知道,前幾天就有學苑出版社和語言大學合作出版了《列國漢學史書系》,這套書也是學術性比較強的書,不知道這套書會不會又是一次虧本生意?
     [孟白]:現(xiàn)在看來不會虧本,但也不會有盈利,能夠持平就不錯了。因為這套書出版剛剛出第一批,后面還有一些,也是同樣的考慮。這套書的本質是中國人研究外國人研究中國的學術,中國人研究中國很多,學說也很多,書也很多,但是外國人有他的角度,而且有他擅長的地方,所以實際對研究中國文化是一種補充,我們主要是以這個角度出這套書。另外,后面還有其他國家的漢學史,以前我們也出過一些。我們出過《中國形象——西方的傳說與學說》,就是歷代中國人和外國人接觸以后,這么多年他們對中國的技術的關注,在他們眼里中國人是什么樣的,有很多資料很有意思。比如外國人很關注細節(jié),中國的歷史都是官修的正史,官修正史關心的很多是皇帝和朝代更迭的事情。比如宋代汴京老百姓吃的主食是小麥還是玉米,這些東西在中國的史記里面很難找到,但是在外國的很多游記里,包括一些傳教士寫的游記里都有。
[中國網(wǎng)]:像這一類的書籍學苑出版社出了很多,不知道以后還會不會將這條路堅持到底?
[孟白]:還會繼續(xù)出。因為那次碰到北大的劉東先生,他現(xiàn)在在做一套書,在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的,我覺得很好。他是在翻譯外國人寫的有關中國的書。這些書出來以后,可以補充中國研究資料,比如現(xiàn)在國家組織的工程,比如日本搞的滿洲鐵路資料,非常詳細,是中國民國時期的資料,細到一個村子有多少人,每家有多少存糧,這些都是中國都沒有的資料。另外,外國人看事情有他的想法。比如很多外國人覺得,咱們現(xiàn)在一說封建主義不好,但是外國人又覺得中國那么多人,能夠那么穩(wěn)定的統(tǒng)治,有它可取之處,應該研究,這是我們應該借鑒的。另外還有中國的科舉制,能夠把一個平民,只要你有才就選拔上來,當然這個才是否真正是有用之才咱們另當別論,但是起碼這套體系在歐洲是根本不存在的。歐洲是真正的封建制,中國不存在封建制,中國的社會歷史形態(tài)應該叫帝制或帝權制,跟歐洲封建社會是兩碼事。歐洲的封建社會對歐洲是一種扼殺,中國的帝權制能夠存在這么多年,而且這么多人能夠活下來,應該說有它可值得探討的地方。像這些往往都是借鑒于外國人的著作,但是漢學的書我們還會做下去。雖然《列國漢學史書系》頂多會持平,不會有盈利。我前面講的《中國形象》的書是有盈利的,還有幾套書有盈利,所以不一定都是虧本生意。
[中國網(wǎng)]:孟社長,據(jù)我了解學苑人都有一個夢想,就是讓學苑成為展示交流學術成果之苑,成為向學者采摘智慧果之苑。奮斗了這么多年,不知道這個目標達到了沒有?
[孟白]:坦率講,目標像一個數(shù)字上的極限,可以無限接近但是永遠達不到。從狹義來講,目標已經達到了,因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可以展示學者的成果,能夠為大眾服務。但是這個平臺需要不斷完善,所以也可以說沒達到。
    [中國網(wǎng)]:您覺得如果沒有達到的話,還需要怎么做?
[孟白]:一個就是繼續(xù)按照我們以前的思路,能夠出更好的書,獲得更大的影響,能夠讓更多的讀者以及各個學科的學者認可,還是打基礎??赡茉谖疫@代人主要就是打基礎。
[中國網(wǎng)]:說到打基礎,我看到孟社長笑的挺開心。我不知道打基礎的工作,是不是您作為出版人最快樂的?
[孟白]:不是,打基礎是苦活,但是如果不打基礎,就相當于在沙灘上蓋樓,人可能還沒走開樓就塌了。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你不應該追求一時的成績、指標,而應該打基礎,這樣這個企業(yè)才有可能長久存在下去。我自認為還算是有責任心的人。
[中國網(wǎng)]:您覺得作為出版人來說,您最大的快樂是什么?
[孟白]:最大的快樂就是能夠出一些我覺得很好的書,而且出版以后讀者也說很好,這是最大的快樂。
[中國網(wǎng)]:我們知道今年是學苑出版社建社20周年,我們想請孟社長介紹一下,在今年咱們有沒有重點推出的書籍或者精品書籍?
[孟白]:我們的書陸陸續(xù)續(xù)的在出,最近有一套《中國京劇流派劇目集成》,這個搞了很多年。在去年出了第一批,八卷,今年還要出十本,十卷,可能以后還要出二三十卷。這套書出版比較好,出版以后包括各個學者、讀者都反映很好。等于是把京劇按流派,比如說馬派、譚派的代表的劇目劇本唱念做打全在里面。因為京劇現(xiàn)在逐漸走向衰落,我覺得這個工作是一個基礎工作,一旦真衰落了,曾經歷史上輝煌過的的京劇應該有一個如實的完整的記錄,當然這個記錄可以通過音配像的資料,但是音配像如果不能完全的反映出京劇真正面目怎么辦,有我們的圖書來記錄。另外還有一套,就是《北京歷史文化系列圖》,那個也在陸陸續(xù)續(xù)出。還有最近出的一本《舊京涉戲圖》,舊京是指舊北京,涉戲包括民間上香、踩高蹺等,這是過去晚晴和民國時期繪制的圖,我們給它重新繪制出版加上一些考證內容,是一個比較大的圖冊。另外還出了一本《新農村衛(wèi)生健康手冊》,這是我們今年比較自豪的一本書,因為這本書影響比較好。我們還準備和一個出版社一起合作,出一本《新農村婦幼保健手冊》,因為在農村的婦女兒童的衛(wèi)生健康和一般的健康不太一樣。大致就是這么幾個。
[中國網(wǎng)]:今天非常感謝孟社長能夠做客中國訪談,同大家一起度過了非常愉快的時光,我們也感謝孟社長這么多年為出版社做的貢獻,盡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在這里我們也祝福學苑出版社20周年生日快樂,祝愿它的道路能夠越走越廣。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