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王志珍副主席:展望事業(yè) 探討人生


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 1214日下午來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師生們共同展望事業(yè),探討人生。
     王志珍說,與現(xiàn)在年輕的優(yōu)秀科學家相比,比如在座的饒毅教授,他們是big potatoes,而她自己只是一只small or tiny potato。講座中,王志珍以平實的語言與同學們探討人生、暢談理想。她認為,事業(yè)和人生是與時代背景密切相關的。她出生于上海一個普通家庭,11歲時考入上海中學,在那里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中學時代。她是新中國第一批紅領巾,長在紅旗下,從一懂事就接受共產主義教育的一代人,她所接受的是完全沒有字,個人利益絕對服從集體利益,狠斗私字一閃念的人生教育。沒有創(chuàng)新的概念,標新立異是要被批判的。大學里沒有選修課,生活的原則是一切服從分配、服從組織,以階級斗爭為綱。有個同班同學已經考上北大化學系,火車票都買好了,臨走前一夜被通知取消了資格,據(jù)說是家庭出身不合格?,F(xiàn)在的形勢太好了,很多人都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大學可以選修各種自己喜歡的課程,還可以出國深造。王志珍在講座中,對在座同學在今天這樣的、從來沒有過的好形勢好條件下學習,多次表示強烈的羨慕甚至忌妒。當前的好形勢還表現(xiàn)在國外的一流人才正在逐漸回到改革開放、快速發(fā)展、與時俱進的祖國,如饒毅、施一功,潘建偉等,十分令人欣喜,很像上世紀50年代初一批科技精英從西方國家回到光明的社會主義祖國,中國科技有今天是他們愛國奉獻的結果,中國科技的明天將由新一批愛國奉獻的精英們鑄造。
     王志珍在講座中講述了她的求學經歷。1959年王志珍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物理系,1964年畢業(yè)后一心想考研究生,但經系里談話做工作,還是服了組織安排,放棄了考研,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工作。1965年在山西運城參加四清運動,與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勞動一年;緊接著10文化大革命,其間整整一年在首都鋼鐵廠轉爐車間當工人,大學畢業(yè)后12年才開始抓革命促生產。王志珍認為她還是非常運氣的,因為趕上了偉大的改革開放時代。1979年初她被遴選為新中國第一批德國洪堡獎學金訪問學者,在德國從事胰島素結構與活性的研究。在中國又一個發(fā)生歷史性變化的30年里,中國的科學家們不敢浪費1分鐘,要把失去的10年奪回來。
     王志珍認為,好的學習習慣對一個人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有興趣,就會對學習總是充滿熱情,自然就會努力,堅持下去就可以入門,入了門就會做得很好,做出成績。上海中學貫徹的是典型的蘇聯(lián)式教育,一直學習俄語,直到大學三年級才有機會從abc開始學英文。王志珍從小喜歡學說話,如各種方言。她也喜歡英語,從電視上吳青教授的英語節(jié)目中開始學習口語,為了聽一個外國人的英文講座,不惜騎車來回3個多小時。她對科研也同樣充滿熱情,有一天刮著六七級大風,大雨傾盆,她堅持頂風騎車一個多小時從家到實驗室,渾身淋濕,立即投入實驗,就為了不能浪費那好容易才登記到的儀器使用機會。王志珍說,雖然今天已經不做bench work,但精神上、時間安排上一直不敢偷懶,否則就會下滑。 雖然一直接受無的服從教育,她調侃地說,也有過幾次小小反抗精神的表現(xiàn)。1958年大躍進,她由于是學校體操校隊隊員,而被分配到上海師范學院訓練體操,她不愿意在高考前的節(jié)骨眼上去做一名體操學生,但是必須服從,然而成了一級運動員??墒歉咧挟厴I(yè)時,組織上就讓她這位一級運動員考體育學院,她表示自己要考理科一類,于是班上排演了一個節(jié)目在全校演出,由一名女生扮演王志珍,大家?guī)椭踔菊鋺淖鎳枰獔罂俭w育學院。王志珍這一次堅持了自己的意愿,最后不知什么原因她被同意報考一類大學。幾十年后老同學聚會,猜測可能還是班主任作了保護。文革中,天天開會,寫大字報,批斗走資派,科研工作完全停頓。文革后期,她再也不愿意天天坐著讀報喝茶,就一個勁找支部書記,要求到一個只要有工作可做的地方去。由于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的鄒承魯先生沒有資格要人,她最終被安排到胰島素組,這實在是組織的厚愛了,因為胰島素組是文革中科技界的一面旗子。用王志珍自己的話說,她基本上是一顆螺絲釘,但可能是一顆不太光滑的螺絲釘。改革開放后,從來喜歡生物化學的王志珍到了鄒承魯先生的實驗室,進行胰島素A、B鏈相互作用的研究,這是一個繼人工合成胰島素的成功提出來的蛋白質折疊問題,滯后了十幾年才得以進行研究。為了學習上世紀70年代完善的DNA重組技術,年已40多歲的王志珍又到美國去學分子生物學。1993年,她回到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了蛋白質折疊,分子伴侶和折疊酶的研究,和鄒承魯先生共同提出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侶的假說。她和她的學生們一起為此假說提供了實驗證據(jù)并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研究。王志珍認為,在她的科研歷程中,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鄒承魯先生。談起這位生物學界泰斗級人物,王志珍印象最深的是他那些可貴的品質。首先鄒承魯先生是個非常嚴謹?shù)娜?,崇尚科學,發(fā)揚民主。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不同意見。他曾請一位學生在全室大會上系統(tǒng)指出并討論過去已發(fā)表文章中的缺點和錯誤,真是大家風范!學生們得益匪淺。鄒承魯先生要王志珍看他寫的文章,如果王志珍提不出意見,他會批評她不用心;如果她提出很多意見,他會非常高興。說鄒承魯先生實在是不了解這位前輩做學問的真諦。鄒承魯先生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好榜樣,國內剛有計算機的時候他就開始使用,在60歲以后還開展好幾個新課題。鄒承魯先生一生敢于講真話講實話,這都是因為他愛國,愛國才無私,才能不考慮個人得失,愛國才關心國家的科學事業(yè),才要講敢講,唯一的目的是為國家好,民族強。
     在座同學就學習生物學,科研以及人生感悟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和王志珍進行熱烈的討論和交流。能夠登上世界高科技金字塔上的女性的確寥若晨星。王志珍說她仍然在刻苦攀登。談到女性的事業(yè)問題,王志珍認為最重要的是女性自己的觀點和信念,她成長在男女平等的氛圍里,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對那個時代的女性是常理??墒窃诋斍埃芏嗯⒖粗刈约旱呐陨矸?,從小受到過多的寵愛,養(yǎng)成對別人的依賴性,王志珍對當前社會對女性宣傳的片面甚至錯位非常不滿。一個熱愛科學、想在科學研究上取得成就的女性需要自立、自強,具有獨立處事的能力和堅持不懈的恒心。由于女性在社會中的雙重角色,是家庭中的女兒、妻子、母親、又是在工作中的角色,她一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社會和家庭應給予有志向的女青年鼓勵、支持和幫助。王志珍認為,事業(yè)和家庭沒有根本矛盾,完全可以處理好。我們周圍那么多的做得出色的女教授、女科學家、女工程師、女干部、女藝術家、女醫(yī)生、女企業(yè)高管……不都有正常的家庭嗎!對于出國問題,王志珍認為,到科學更加發(fā)達的國家去學習交流對于做科研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能有機會開拓視野,看到全人類創(chuàng)造的所有文明,學習到別的民族治國做事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對一個科學家來說,絕對是好事。在關于事業(yè)和人生的探討中,王志珍認為,對人生必須有追求,興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不要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當今社會上名利的誘惑太多,物質的誘惑太多,但我們還是要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yè),要有點精神,不要屈服時尚。要真正努力做實事,并且樂于奉獻,要抓緊時間,通過刻意鍛煉自己來提高自己的素質,增強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價值,做好準備,爭取機會。學生時代要打好基礎,盡力多學各種知識,將來做研究才能善于聯(lián)想,產生新想法,運用多種技術方法,走出新路子。年齡越小越容易學習新知識,所以要珍惜青年時光的學習。談到平日的工作,王志珍說,現(xiàn)在她每天(包括節(jié)假日)八點半左右來到實驗室,晚上九點半后回家。說以實驗室為家似不為過。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對學生工作報告中的每個缺點錯誤都一一指出,每篇論文她都和學生一起撰寫修改,告訴學生為什么如此改,來回十好幾遍。她認為寫論文是博士生的必要訓練,也是她自己的提高過程。王志珍的敬業(yè)精神和嚴謹作風令在座同學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