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麥久,九三學社中央原常委,改革開放后我國第一位留學德國的體育學博士。1981年回國后,他一直站在我國運動訓練學研究和教育的一線,還多次指導我國運動訓練實踐,見證了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運動訓練學和競技體育的發(fā)展。以下是田麥久接受人民政協(xié)報記者采訪文字實錄。
我國運動訓練學從無到有快速發(fā)展
記者:您是改革開放后,我國首位出國留學獲得體育學博士學位的,當時,我國的訓練理論與世界水平存在怎樣的差距?
田麥久:我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得以出國留學的。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號角,1978年,中國政府做出一項對國家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決策,決定向國外特別是向美國等西方發(fā)達國家大量派遣留學生,教育部同時開始組織考試。當時,我在北京體育大學任教,報名參加考試,我們首批被選拔上,去德國留學的共50人,其中體育專業(yè)只有我1人。德國在近代科學上是一個先進國家,在奧林匹克運動史上,也是一個強國,因此,其競技體育很強大,運動訓練理論也十分先進。世界上第一本運動訓練理論專著就是德國人迪•哈雷寫的。當時,德國無論是競技體育還是運動訓練理論都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當時國內的現(xiàn)代運動訓練理論還沒有起步,差距非常大。
記者:您從德國回來后,我國的現(xiàn)代運動訓練理論才剛剛確立,當時是怎樣的社會背景?
田麥久:所謂現(xiàn)代運動訓練理論,是指研究運動訓練規(guī)律,組織運動訓練實施的科學,與運動訓練實踐緊密結合。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全面學習蘇聯(lián)經(jīng)驗并開始組織運動訓練活動。那時,沒有系統(tǒng)的訓練理論,只是學習蘇聯(lián)單個項目運動的訓練方法。大躍進以來,逐漸形成了“三從一大”的訓練指導思想,即“從嚴、從難、從實戰(zhàn)出發(fā),大運動量訓練”,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我國競技體育取得了一些成果和進步,但在理論上卻有著明顯的不足與局限。改革開放之后,直到1983年,以中國運動訓練學會組織出版的《運動訓練學》一書為標志,逐步建立起了我國現(xiàn)代運動訓練理論體系。這比德國哈雷博士專著的出版晚了20年。運動訓練是競技體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實踐活動的不斷豐富,科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運動訓練學的理論也在逐漸地向競技體育學的理論擴展。競技體育的主體活動是運動員的培養(yǎng)、訓練及參賽的過程,沿著這一軌跡進行思考和設計,競技體育學應該包含著運動員選材學、運動訓練學和競技參賽學以及貫徹始終的競技體育管理學,這四個學科應該說是構成競技體育學理論體系的主體學科。
記者:現(xiàn)在,我國的現(xiàn)代運動訓練理論研究在國際上是什么水平?
田麥久:20多年來,伴隨著我國競技運動水平的迅速提高,運動訓練學理論研究也在不斷深入發(fā)展。特別是近幾年來,在運動訓練的基本理論方面,完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一系列運動訓練學領域的研究性專著,標志著我國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學術界把這些獨具特色并有重要理論價值的研究進展稱為運動訓練學理論的“中國流”,其主要內容包括:項群訓練理論的提出與建立、運動員選材理論的研究與實踐、競技能力的結構及其評價、博弈理論與制勝規(guī)律、運動訓練過程與訓練計劃以及訓練理論對訓練實踐的指導與服務等。近年來,我國現(xiàn)代運動訓練理論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被重視。1988年,我主持的研究成果《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一書面世,為備戰(zhàn)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國家體委把這本書發(fā)給了所有的教練員、運動員,作為科學訓練指導用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xiàn)在,我國的現(xiàn)代運動訓練理論研究人才逐漸增多,相關研究也很活躍,發(fā)表了很多成果,研究也更深入。目前,全國開設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點的高校有14所,1994年以來我個人培養(yǎng)的從事運動訓練學研究和運動訓練工作的教育學博士有36人,現(xiàn)在在讀的還有十幾人。運動訓練理論指導運動實踐,同時,與運動實踐同步,我國的運動訓練理論也與我國的運動競技水平一樣,在國際上占有重要地位,走進了世界前列。我們應該而且可以期待,中國的運動訓練學理論必將會伴隨著中國競技體育的持續(xù)發(fā)展一步步走向成熟,也會向世界運動訓練學界貢獻出更多更新的科學理論。
運動訓練理論與競技體育實踐伴生共長
記者: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軍團取得金牌第一的成績,讓國人備感自豪。中國軍團取得這么好的成績,是否得益于現(xiàn)代運動訓練理論的研究和發(fā)展?
田麥久:我認為,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軍團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有力保障等等。其中,我國現(xiàn)代運動訓練科學理論水平的提高也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軍團有600多名運動員參賽,而科技保障人員有1000多人,這是本屆奧運會上規(guī)模最大、服務質量最高的科學服務團隊,所有的參賽項目都有專門的團隊提供科技保障。比如體操運動員在訓練時,科技人員會現(xiàn)場錄像記錄下全套動作,隨后對運動員不規(guī)范的動作進行修訂。比如跳水運動員,科技人員要根據(jù)錄像分析運動員的運動軌跡、重心變化等,從錄像上精確提取運動員的運動參數(shù)。同時,在體能上,科技人員還要及時檢測運動員身體機能的變化,比如及時檢測運動員血乳酸值的變化,計算出運動員以何種運動負荷訓練效果最佳等等。另外,還有競技心理、競技戰(zhàn)略上的科學建議等,比如應如何應對主場優(yōu)勢與劣勢等,都有科技人員進行研究,出版一些科技服務手冊。所以說,現(xiàn)代運動訓練科學的發(fā)展為競技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記者:正如您所說,運動訓練理論指導運動實踐,那么,在我國,二者是如何結合的?
田麥久:在我國,運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主要有四種方式:一是從高校畢業(yè)的運動訓練學人才直接參與指導運動訓練。比如在我培養(yǎng)的研究生中,有直接組織皮劃艇隊訓練獲得雅典和北京奧運會金牌的劉愛杰、袁守龍兩位博士,有中國跳水隊領隊周繼紅碩士等。二是運動訓練理論研究人員發(fā)表的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對教練員的培訓。我本人就去過許多項目的國家隊開設專題講座,用各種方式在教練員和運動員中推廣和普及現(xiàn)代運動訓練學知識。三是教練員進修學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現(xiàn)代運動訓練理論,用理論武裝之后,更有利于教練員用科學的思維和科學管理推進運動員的訓練。四是科研攻關小組提供保障。在一些訓練隊,常年有科研攻關人員提供日常科技服務,參與科研專題,解決運動隊在訓練中遇到的難題。
記者:現(xiàn)代運動訓練理論的發(fā)展存在怎樣的趨勢?
田麥久:我覺得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六個方面:第一,科學的訓練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第二,訓練效益和訓練效率問題得到高度重視。第三,競賽規(guī)則的改變有力地引導著訓練活動的發(fā)展。例如,過去射擊、射箭比賽關注的人很少,因為比賽的觀賞性比較差?,F(xiàn)在射擊、射箭比賽采用科技方式,及時告知比賽成績。比如體操和舉重項目,通過改變參賽規(guī)則提高觀賞性,如體操難度不封頂,舉重杠鈴加重改每次最低2.5公斤為1公斤。第四,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第五,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的國際交流大大增加了。無論是外國教練到中國任教,還是中國教練在海外帶隊,都使這種交流更深入了。第六,更加關注競技選手的身體健康問題。比如,過度訓練和運動創(chuàng)傷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因為這些盲目追求比賽成績的做法對運動選手的健康帶來危害,這些違背體育訓練的宗旨。保護競技選手的健康應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劉翔受傷退賽,是完全合理的、絕對必要的。
成為競技體育強國的中國將肩負更多國際責任
記者:我國競技體育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
田麥久:中國的奧林匹克之路始于1932年,半個世紀之中沒有值得稱道的賽績。1984年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在前蘇聯(lián)和東歐諸國缺席的背景下,獲得15枚金牌,進入金牌榜前列。1992年和1996年,分別在巴塞羅那和亞特蘭大以16枚金牌在美俄德三國之后位列第四,居第二集團之首。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實現(xiàn)了重大的歷史性突破,從國際體壇的第二集團脫穎而出,躋身第一集團之列。自2004年雅典奧運會起,奧運參賽奪金結構已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打破了既往歐美體育強國主宰奧運的格局——雅典奧運會獎牌總數(shù)前10名的國家中,有中國、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我曾將此稱為“雅典重組現(xiàn)象”,即“西太平洋組合”或稱“遠南組合”挑戰(zhàn)了“北大西洋組合”的世紀壟斷。在北京奧運會中,中國金牌總數(shù)遠遠超過美國,位居金牌榜首位;日本壘球隊爆冷奪冠,打破了美國隊無敵“神話”,“雅典重組現(xiàn)象”更加強勁有力,而“雅典重組現(xiàn)象”的背景是亞太經(jīng)濟崛起。
記者:您怎樣評價我國在世界競技體壇中的地位?
田麥久: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努力,中國成為了國際體壇重要的競技體育強國。競技體育活動中運動員所表現(xiàn)出來的競爭意識與高超技藝既帶有鮮明的國家(地區(qū))印記,同時又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具有強烈的國際性特征。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競技運動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作為當代世界競技體壇中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中國的競技體育,在繼續(xù)努力提高自己的競技運動水平的基礎上,應該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更多的國際責任。
記者:那如何應對我國競技體育事業(yè)國際角色的調整呢?
田麥久:我認為,中國競技體育的國際角色應該作出適當調整,在繼續(xù)努力奪取競技優(yōu)勝的同時,還應該為促進國際競技體育的健康發(fā)展作出更多努力和貢獻。包括積極參與競技體育的國際秩序的改革與完善,努力推進國際競技體育的健康發(fā)展,更加主動地發(fā)展國際競技體育的多向交流等等。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是中國競技體育事業(yè)國際角色調整劃時代的標志,我們應該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積極面對這個變化和調整,促進中國和國際競技體育事業(yè)科學、健康的發(fā)展。我們應該采取“明確責任、主動調整、全面規(guī)劃、積極推進”的方針,有關工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組織實施:第一,積極參與國際競技體育秩序的架構以及活動的管理。當前國際體育秩序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許多不夠合理,不夠完善的地方,我們應該積極地參與國際體育秩序的架構和它的完善;第二,加強競技體育理論的社會學研究和訓練學研究;第三,繼續(xù)提高競技運動水平;第四,擴大競技體育領域的國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