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肉體,可以消逝;一個人的精神,卻可永存。
從5月17日首場報告迄今,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教育部和九三學社中央共同組織的“王選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陸續(xù)來到廣州、武漢、西安、成都等城市作巡回報告。
妻子、學生、秘書……透過5位報告人講述的點滴故事,人們能感受到“王選是一個普通人”,感受到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生命和這個生命磊落坦蕩、銳意進取的情懷。
妻子:他是一個普通人陳?憶M盡量抑制自己的情緒。5月17日,在人民大會堂的萬人禮堂,面對3000多名聽眾,講述起王選,她仿佛回到了和王選共度的一生,回到了王選從確診肺癌到去世的1900多個日日夜夜。
“他是一個普通人?!标?SPAN style=""FONT-SIZE: 10pt"">?憶M說。在獲知患癌后,王選要她不要隱瞞病情,每當出現(xiàn)新情況,王選都和陳?憶M一起討論應該怎樣面對。到了后來,王選告訴陳?憶M:“管它什么情況,你去跟醫(yī)生討論就行了?!?BR> “他已經完全不想自己的病,只是積極配合治療,騰出精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陳?憶M說,每當治療間隙,除了參加活動,王選主要做兩件事,一是寫文章,從確診到去世的1900多天里,有794天在治療和住院,但王選忍著疼痛寫出了50多篇文章和講話,“他要把他用心血換來的體會供后人參考?!?BR> “再就是關心幫助年輕人才?!标?SPAN style=""FONT-SIZE: 10pt"">?憶M說,王選從親身經歷體會到支持愛護尚未出名、但有潛力的“小人物”的重要,所以非常愛護年輕人才,盡量為單位的骨干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八郧俺U夷贻p人談話。病后出門少了,就通過打電話、發(fā)郵件,了解情況、鼓勵幫助。”
盡管王選左肺切除后一直胸痛,后來的幾次轉移又引起多處疼痛,但王選從不呻吟叫苦。
“只有在病情惡化以后,他才輕輕對我說:‘我實在痛苦!’其余大部分時間,他常常喜笑顏開。與同事或朋友在一起時更是談笑風生?!标?SPAN style=""FONT-SIZE: 10pt"">?憶M講述了住院期間的一個細節(jié)―――王選常同醫(yī)生護士聊天、開玩笑。有人稱他“首長”,王選會玩笑著伸出手說:“我是這手掌!”
學生:頂天立地的自主意識
現(xiàn)任北京大學計算機科技研究所研究員的湯幟,從碩士到博士都一直跟著王選。
講起“王老師”,這位博士生導師的聲調不禁高了八度:“1975年,王老師為了掌握國外照排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動向,常常擠公共汽車到‘科技情報所’查閱外文資料,車費是二角五分。為了省五分錢,他就提前一站下車,走過去;常??渴殖Y料來節(jié)省復印費。當時他沒有課題經費,每月工資只有40多元,還是多年的老病號,條件艱苦,可想而知?!?BR> 王選關心和愛護青年研究員,帶領他們攻克技術難關,使他們成長為各自領域內的骨干力量,使北大方正的激光照排技術領先于美國和日本;王選鍥而不舍、勇于創(chuàng)新―――無論是在廣州、武漢,還是在西安、成都,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創(chuàng)新故事,贏得了場內陣陣掌聲。
改革開放之初,雖然條件艱難,但王選不為外來誘惑所吸引。湯幟透露,1979年,在聽了王選的技術方案后,一位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當即邀請王選到他們學院去工作?!皟?yōu)越的科研環(huán)境是王老師一直渴望的,但他離不開祖國,離不開集體和協(xié)作單位,毅然謝絕了邀請?!?BR> 1982年,王選到香港出席一次會議,一位港商以月薪6萬港幣的待遇要他留港工作,也被王選毫不猶豫地謝絕了。
“頂天立地”是王選夢想中的校辦高科技產業(yè)發(fā)展模式。他經常反問自己:“我們到底對國家是有功還是有過?我們得了這么多獎,如果將來市場都被外國產品占領了,那么功勞在哪兒呢?國家的投資到哪兒去了呢?”
在這種信念的指導下,面對外國公司的挑戰(zhàn),王選作出了重大抉擇:創(chuàng)辦高技術企業(yè),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正是有了這一決定,才有了今天的驕人局面:國產激光照排系統(tǒng)占領了國內出版行業(yè)99%的市場份額,占領了海外華文出版業(yè)90%的市場份額。
秘書:“王老師的聲音怎么模糊不清?”
當了8年秘書的叢中笑,至今難以忘懷初見王選的那一幕:“你就是叢中笑吧?名字很好聽!”
平易近人的王選,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仍然想念著同事,想著別人。2005年11月中旬,王選病情惡化,嘔吐不止,很快便不能進食,大夫只好在他的鼻腔里插入兩根軟管通入腸胃,靠營養(yǎng)液維持生命。
時近年底,北大計算機研究所按慣例要召開年終總結大會,王選已不可能出席,但他強打精神,請妻子幫助錄下一段講話,拿到會上放給大家聽?!捌渲幸晃煌镜拿帜铄e了,他堅持再錄一遍,短短三分鐘不到的講話,竟花了20分鐘才錄好!汗水順著他的額頭直往下流!”
王選在講話中說:“我知道有不少同志在日夜加班,奮力拼搏,在此,我要說一聲,你們辛苦了!向你們深深地鞠躬!今后我們還要堅持科研為應用、為社會服務的方向,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BR> “同事們聽了,既感動又難過,問我‘王老師的聲音怎么模糊不清?’”叢中笑講述著,“為了不讓大家擔心,我只好搪塞說錄音效果不好。”
“他們不知道我的心比刀絞還難受!鼻子里插著管子,錄音效果怎么能清晰??!誰也沒想到,這是王老師留給大家的最后聲音!”
王選“走”時的情景,讓叢中笑永生難忘―――今年2月12日元宵節(jié)晚上,王選突然消化道大出血,在醫(yī)護人員奮力搶救的過程中,他始終保持清醒、平靜和安寧。13日上午,呼吸越來越衰竭、血壓不斷下降,輸進去的血和流出來的血的顏色幾乎沒有區(qū)別。陳?憶M臉貼在王選耳邊輕聲地問:“那……咱們不輸血啦?留給更需要的病人吧?!彪m然閉著眼睛,王選還是肯定地點點頭……
講到這里,叢中笑已是滿含熱淚。講臺下,哭泣聲一片。
“最后一聲疾呼”
王選是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憶往昔,走上講臺的九三學社中央副秘書長趙勇顯得激動:“我們?yōu)橹袊伯a黨有這樣一位親密朋友,國家有這樣一位優(yōu)秀領導人而感到由衷的驕傲和自豪?!?BR> 一個人必須把自己的事業(yè)和前途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奉獻于社會……
1996年以后,走上九三學社中央領導崗位的王選,以獻身科學、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激情,開始了為多黨合作事業(yè)殫精竭慮的新征程。
―――1998年6月,王選帶領九三學社專家到哈爾濱市給部分民營企業(yè)作科技報告,一天連講3場。
―――2005年8月,中共中央舉行的“十一五”規(guī)劃協(xié)商座談會上,正在免疫治療、發(fā)著高燒的王選在病床上向中共中央寫下并提交了書面建議:要建立科學、公平的科研經費分配機制;國家科研經費重點應投向充滿活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科研團隊。
―――之后,雖病情加重,但王選仍接連寫下《自主技術產品出口的若干思考》《自主創(chuàng)新要有超過外國人的決心和信心》等兩萬余字的文章。
―――2005年10月,王選病情惡化,仍咬牙撐起身子,寫下了長達7000字的《給優(yōu)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創(chuàng)新環(huán)境》的建議。
“這是王選同志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向黨和政府建言獻策的最后一篇文章,也是最后一聲疾呼。”
會場上,一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