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以后,中國形成了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二元結構”的戶籍管理體制。這種戶籍管理制度曾在國家社會管理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二元戶籍制把市場人為地分割成兩個部分,導致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擴大,嚴重阻礙了城市、農村一體化市場的形成。“二元結構”的戶籍管理體制正在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道枷鎖。近年來,許多地方相繼出臺了一些地方性戶籍改革措施,但多屬淺嘗輒止的象征性舉措,根本觸及不到戶籍問題的核心。一項調查顯示,91.7%的人認為有必要進行戶籍改革,其中23.0%的人認為,若在“好工作”和“解決戶口”之間二選一,他們寧選“解決戶口”。
出席政協(xié)十一屆一次會議的全國政協(xié)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段雄建議,國家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步伐,放寬戶口準入條件,設置一定期限的過渡期(比如5年),只要流動人口在現(xiàn)居住地有合法固定住所、穩(wěn)定職業(yè)和生活來源,就可獲得常住人口身份,享有現(xiàn)居住地居民同等待遇。這樣一來,流動人口的行為就不會由于沒有流入地戶口而傾向于短期,這不僅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護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而且有利于提高其遵紀守法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