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順市化處鎮(zhèn)張家寨村,距鎮(zhèn)政府駐地2.3公里,距縣城19公里,含白墳、張家寨、院塘、米聾4個自然村寨,3個村民組,轄區(qū)面積為3.2平方公里,總戶數(shù)469戶,人口1830人,居住有漢、布依族等。耕地面積1010畝,其中田494畝,地516畝。人均耕地面積約0.6畝。
張家村為典型的亞熱帶高原干濕季風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干濕分明”的特點。每年5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境內平均濕度70%。農業(yè)以水稻種植為主,主要農產品是茶葉、水稻、玉米、油菜籽等。全村現(xiàn)有茶葉種植面積490畝,養(yǎng)殖業(yè)以豬、牛等大牲畜和雞、鴨、鵝為主。
2010年,九三學社安順市委調查了解到:該村基礎設施較差,村的教育、文化、衛(wèi)生等社會事業(yè)比較滯后,農民沒有專門的文化活動場所和文化設施,文化生活單調。衛(wèi)生室面積狹小,醫(yī)療設施不全。村容村貌臟、亂、差,通村公路和自然村之間的連村道路路面狹窄。公共設施缺乏。農業(yè)生產方式落后,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較小。農村實用技術推廣面較窄,科學種、養(yǎng)殖能力不均衡,科技興農步伐緩慢。社會事業(yè)滯后,人居條件有待改善。
針對上述情況,九三學社安順市委特邀請業(yè)內專家對該村項目可行性進行評估,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項目工作思路:一是種植經果林,主要是種植符合當?shù)赝寥馈夂驐l件的無子刺梨;二是針對農民科技知識缺乏的情況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并配發(fā)科技圖書充實農家書屋;三是發(fā)揮當?shù)厥a茶葉的優(yōu)勢,建高標準示范茶園并進行茶葉包裝盒設計制作,提升產出茶的市場形象和經濟價值。這一年,由于項目方案制定合理,張家寨村成為2010年九三學社多黨合作新農村建設項目試驗點之一。從此,張家寨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畫卷開始掀開。
一、培訓,農民致富的撞門錘
張家寨村歷來有精工細作的種植習慣,因此,在該村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很受歡迎,但由于外出打工的男勞動力較多,所以前來參加培訓的多為中青年婦女,據(jù)調查,高中文化程度的婦女僅占5%,初中文化程度的達75%,這為實用技術培訓帶來了難題,僅僅在課堂上用書面的方式給他們授課,取得的效果不甚理想,為了讓他們能夠掌握實用知識和技能,九三學社的專家采取了課堂和實地田間地頭操作示范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教學,經過2010、2011兩年的培訓,受訓農民達1500人次。村民從種養(yǎng)殖水平有所提升,受訓后的農民毫不懷疑科學種養(yǎng)殖是提高單產,增加經濟效益的方法。培訓,作為農民致富的撞門錘,在張家寨村敲響了。
二、科技示范,開啟致富大門的金鑰匙
為了能讓村民真切感受到科學種植的每一過程,項目設計了示范種植無子刺梨和中藥材桔梗,為節(jié)約他們的用地,讓有限的土地發(fā)揮最大的效益,九三專家給他們設計了林藥兼作的耕種模式,在無子刺梨地里套種桔梗,彌補刺梨掛果之前的經濟利益。桔梗為當年種當年產生效益的好品種,它植株矮,不會與刺梨爭陽光管護桔梗的同時,刺梨同樣得到水肥。
2010年,在沒有種植桔梗的時候,農民舍不得讓地空著,就種了一些作物,有的種大蒜、有的種油菜,種大蒜的當年有1000元左右收入,種油菜的有600元左右收入,種大蒜的由于植株矮,沒有影響刺梨苗生長,而種油菜的卻因為油菜的植株濃密,高于刺梨苗,結果刺梨苗長勢受到影響,比種蒜地塊誤了近一年的生長期。
2011年,有了實際感知的農民聽從了安排,經過一年的努力,在收桔梗時,我們請市供銷社的種植專家和九三學社的專家到地里進行了測產,開挖了1.5個平方面積的桔梗,經測算,畝產達1500斤,以保護價2.6元/斤算,畝產收入達3900元,純收入達3000元左右,是種大蒜收入的3倍,種油菜收入的5倍。
2012年,有了實惠的農民不用動員,自己主動買種子種,還擴大了種植面積。
科技示范,讓農民找到了開啟致富大門的金鑰匙。
三、互助,讓自己的實力強大起來
為了讓在科學種植方面已經入門的農戶形成產業(yè)發(fā)展的態(tài)勢,產生規(guī)模效益,九三市委引導他們成立了“燕青種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在市場上刺梨苗缺貨的情況下,自己建基地繁育,九三學社安順市委安排九三專家每個環(huán)節(jié)手把手的指導,并給他們帶去各種殺蟲藥和葉面噴施肥,還給合作社配了一臺電動噴藥、澆灌兩用機。目前已成功育苗4萬余株,預計在8-10月份賣苗后,僅此一項將產生效益10萬余元。合作社還對入社的桔梗種植戶統(tǒng)一購種、肥、藥,降低社員的種植成本;對收購桔梗的客商簽訂保護性收購合同,保證農戶經濟利益。他們還信心滿滿的說,下一步將擴大種植面積,把張家寨村沒有種茶葉的坡地都種上刺梨,張家寨將成為綠的世界,花的海洋,今年刺梨結果后,還要搞刺梨包裝,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品。
互助合作,讓張家寨的農民開始雄起。
四、“PK”,叫我如何不想它
從2009年開始,為了讓張家寨的農民感受到科學種養(yǎng)殖的成果,活躍村文化活動氣氛,在每年的“國際科學與和平周”期間,九三學社安順市委安排了“農產品PK評鑒活動”,讓村里的農戶把自己種養(yǎng)的農畜產品集中在一起,相同類別的分組比賽,參加“PK”的品種有:雞、鴨、鵝、兔、白菜、蘿卜、南瓜、土豆、紅薯、大蒜、桔梗、生魔芋、花生、葵花、花花菜、雪蓮果、玉米、水稻、小米等(每一個類評1、2、3等獎各一個)村委安排初評,每一類品種選出10名以內參加決賽;村委出具一個參加決賽的依據(jù)給村民。決賽時,通過九三學社專家的評鑒,每個品種評出一、二、三等獎各一名,入選前十名的發(fā)給紀念獎。九三專家還現(xiàn)場點評獲獎物品,讓農民區(qū)分清楚什么品種好,好在什么地方。每次活動都分別邀請中共安順市委宣傳部、安順市政協(xié)、安順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安順市科協(xié)、市婦聯(lián)、普定縣政協(xié)以及化處鎮(zhèn)黨委、政府等領導和安順九三學社的農、畜方面的專家參加 ;給村民準備了現(xiàn)場發(fā)放的獎品,活動一般由當?shù)刂?jié)目主持人主持,邀請安順藝術界的精英前來助興,演員各展所長,現(xiàn)場觀眾每年都被表演的節(jié)目感染得開懷大笑,活動在農產品評鑒、演出、領導頒獎的交替過程中進行,每次活動都要發(fā)出價值萬余元的獎品。
每年的PK賽,讓村民感受到歡樂,充滿成就感,輕松學會種養(yǎng)殖技術,了解優(yōu)良品種評價標準,這種富有鄉(xiāng)土氣息、充滿和諧氣氛的活動,每年都牽動張家村農戶的心,離PK賽還有一段日子的時候,有些村民會問?今年還PK嗎?比那些品種?我們都準備好了!
農產品PK評鑒活動是以“寓教于樂”的方式來提高農民科學種、養(yǎng)殖的積極性,幾年的實踐下來,在張家寨,這是非常受村民歡迎的一件盛事。
五、參與,整合的力量彰顯效益
九三學社中央多黨合作新農村九三項目在張家村的實施,就像酒曲一樣,效應放大了N多倍,政府一事一議工程進來了,涉農企業(yè)進來了,政府職能部門進來了,連本村農民都大膽的投入資金聯(lián)合起來搞育苗實驗。多黨合作的初衷得到了實踐的佐證。張家寨的面貌有了一些明顯的改變。
從2010年開始到現(xiàn)在,九三學社中央投入60萬元資金在張家寨,其中:2010年實施:經果林300畝、科技圖書500冊、農民技術培訓1000人次、建高標準茶園200畝、茶葉包裝盒設計制作2000套,共計投入20萬元;2011年實施:無籽刺梨種植100畝、中藥材桔梗種植50畝、農民技術骨干培訓20人、實用新技術培訓300人次、高標準茶園培育200畝、茶葉新產品研發(fā) 1個品種、農產品PK評鑒活動1次、科普富民文化強村活動費(含資料印刷)2次 ,共計投入19萬元。2012年設置的項目有:無籽刺梨種植管護100畝、無籽刺梨扦插苗擴繁1萬株、農民實用就業(yè)培訓20人、現(xiàn)代農業(yè)試驗站建設一個、高標準茶園管護200畝、新產品研發(fā)2個品種(紅茶、果酒)、農產品PK評鑒活動1次、科普富民文化強村活動費(含資料印刷)2次。共計投入20萬元。
其他資金投入:經九三學社安順市委協(xié)調,當?shù)卣疄閺埣掖逋度胄蘼焚Y金45萬元,路燈安裝3萬元,九三省委投入3萬余元,市水利局投入抗旱資金1萬元,市計生局投入扶持資金5萬元,市移民局投入幫扶資金12萬元、經貿委投入水泥150噸折資8萬元,愛德基金會投入機耕道修建資金4萬余元,而扎根在張家村的涉農企業(yè)重華茶葉有限公司,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他們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投入100萬元建育苗基地一個,投入50萬元建高標準茶園200畝,投入8萬元建山塘一個,投入3元建澆灌管網2000米,投入46萬元建貢茶坡上下2個文化活動廣場。
到目前為,項目資金投入后完成:經果林300畝、無子刺梨種植100畝、無子刺梨育苗1萬株、桔梗種植50畝、高標準茶園建設及管護200畝、購買科技圖書500冊、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500人次、農民骨干培訓60人、新產品研發(fā)成功無子刺梨芽茶1個品種、農產品PK評鑒活動2次、科普富民文化強村活動費(含資料印刷)4次、設計制作完成茶葉包裝盒3500套。組建茶葉專業(yè)合作社、燕青種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各1個。
其他資金投入后完成:安裝村道路燈20盞、新建機耕道4.5公里、茶園內澆灌管道2000米、建2000立方米小山塘一座、建1200平方米古茶樹博物園文化廣場、 “文化資源共享工程”項目遠程教育網絡設備一套、無子刺梨扦插育苗3萬株。資金投入總計340萬元,張家寨在各方的努力下,由過去的泥濘爛路,黑燈瞎火到道路整潔,夜燈明亮;從入夜即眠到商議發(fā)展;由“朝夕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到互助合作;從一日三餐到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等等,悄然昭示農村面貌的新變化。當?shù)剞r民人均收入高于全鎮(zhèn)10%的增長速度達15%以上。
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實施,使當?shù)剞r民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帶動了農戶走科學種養(yǎng)殖的道路,農民發(fā)展思路更加清晰,發(fā)展愿望更加強烈,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奠定了張家寨鄉(xiāng)村旅游的基礎,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變,解決了部分張家寨村農民工的就業(yè)問題,增加了農戶的收入。美好新農村畫卷在張家寨村正逐步展開。(楊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