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九三學社社員李先鋒、劉崗榮獲2022年“科學探索獎”


9月15日,第四屆 “科學探索獎” 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榜上有名。每位獲獎人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李先鋒、劉崗兩位九三學社社員榮獲此獎項。

圖片1.jpg

李先鋒,九三學社遼寧省委員會常委、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支社主委。研究員,博士生導師?,F(xiàn)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儲能技術研究部部長。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于吉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6-2009年在比利時荷語魯汶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2009年加入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

長期從事電化學儲能技術特別是液流電池的基礎研究和產業(yè)化開發(fā)工作。獲包括“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中科院科技促進發(fā)展獎等科技獎勵。在J. Am. Chem. Soc. Joule, 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 Adv. Mater.等雜志發(fā)表SCI論文200余篇,引用15000余次。授權發(fā)明專利200余件。長期擔任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Letters, Science Bulletin、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ustainable Energy & Fuels (RSC)等期刊編委, 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 Advanced Membranes, Renewables等雜志副主編。

圖片2.jpg

劉崗,九三學社社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F(xiàn)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所長。

2003年獲吉林大學材料物理專業(yè)學士學位,2009年獲中科院金屬所材料學博士學位,隨后留所工作至今。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十余項學術獎勵與榮譽。

長期致力于太陽能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自2009起作為項目(課題)負責人承擔了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基金、面上項目、優(yōu)秀青年基金以及國際(地區(qū))合作與交流項目,科技部973計劃課題,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點方向性項目課題、太陽能行動計劃課題以及前沿科學研究重點計劃項目(拔尖青年科學家類別),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基金等項目多項。同時作為項目骨干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作為中方合作者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2+4年期)項目。

相關鏈接:

“科學探索獎” 于2018年設立,由楊振寧、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基金會發(fā)起人馬化騰共同發(fā)起。獎項覆蓋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十個領域,四年來共評選出200位獲獎人。作為科學家主導的公益獎項,獎項秉持 “面向未來、獎勵潛力、鼓勵探索” 的宗旨,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學 “無人區(qū)”,探索社會支持基礎研究人才持續(xù)穩(wěn)定的投入機制。

本屆“科學探索獎”,出現(xiàn)了首位 “90后” 獲獎人,并評出首批醫(yī)學科學領域獲獎人。獲獎人呈現(xiàn) “多元化” 面貌,折射出中國基礎科研的蓬勃發(fā)展和科研布局的不斷優(yōu)化:50位獲獎人來自18個城市和地區(qū),澳門、大連、沈陽、濟南首次出現(xiàn)獲獎人;自由申報的獲獎人占比30%(15位),也創(chuàng)下新高。

本屆獲獎名單:

圖片3.jpg

(來源:九三學社中央組織部、宣傳部,九三學社遼寧省委宣傳部綜合“科學探索獎”微信公眾號等消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