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劉月寧:在美國演出時,盲人想要摸摸我的揚琴


九歲結緣于中國揚琴,12歲就只身來到北京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劉月寧回憶,當時的考試曲目就是《映山紅》,也正是因為這首作品同年登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舞臺。

如今,距離劉月寧首演《映山紅》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期間,作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的她不僅代表中國藝術家到世界各地演出、交流,還培養(yǎng)出“茉莉花”揚琴重奏團和“小茉莉”揚琴藝術團,帶領“大小茉莉”一起用揚琴講述中國故事。

我覺得我是特別幸運的,幸運的一代。從少年成名,然后一路40年見證國家在藝術教育、中國音樂海外傳播的發(fā)展。我也是見證人,也是實踐人,也是分享人。

我叫劉月寧,我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9歲我結緣于中國揚琴,12歲的時候只身來到北京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荚嚨臅r候考試曲目就是《映山紅》,這首作品彈了40多年,然后也就是因為這首作品登上了人民大會堂。我從來沒上過舞臺,就一下就上到了人民大會堂這個舞臺,然后就一舉成名。

1987年(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yè),然后我就留校了,我好多的同學都出國了。但是我是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外國人不僅理解了中國音樂,而且喜愛上了

我?guī)е鴵P琴已經走過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1988年我第一次走出國門,我覺得那個時候大家對中國音樂家或者對中國音樂,他們是一種獵奇的心態(tài),因為見得少。

經過我們這些年的努力,現在外國人不僅是理解了中國音樂,而且喜愛上了。我們每年在中央音樂學院有個風景,國際音樂夏令營。一群外國人坐在我們的演奏廳、教學樓樓梯演奏中國樂器,吹著笛子、彈著中阮、拉著二胡,然后在那練習。

2017年在(美國)西密歇根大學,我們團隊演奏完之后,(有人)就拄了一個拐棍,我想為什么,她是個盲人,她說我特別想摸摸你那個樂器,我當時就讓她摸樂器。她就說我雖然看不見,但是我心里能感覺到特別美。

揚琴這個樂器是具有中國性、民族性,它也具有世界性,有感召力的。

《將軍令》與《茉莉花》

揚琴其實它最早是一個舶來品,現在揚琴這件樂器又開始走向世界,把外國的(學)揚琴的這些青少年又吸引到中國來,來學習中國的文化,通過揚琴這個載體。

2012年中國首位捷克的揚琴國際研修生馬泰來到了中央音樂學院,這個也是里程碑式的一個文化事件。用三個月的時間,大家可以看到他的演奏。

茉莉花其實它是一個在國際上的中國符號,當時我的女學生也很多,所以我們就把“茉莉花”作為我們的樂團的名稱,目前有30多個我教授的學生、專業(yè)學生。我對大茉莉很嚴厲,根本揉不了一個錯音,包括裝束我都有要求,化了濃妝我都會說的。

后來在2018年茉莉花揚琴重奏團成立10周年之際,我覺得應該有個傳承。也是非常巧合的一個機會,正好宋慶齡青少中心開始使用新的大樓,我是第一位中心的名師領銜的老師,把小茉莉建立起來,我們的大小茉莉都在共同成長。

我跟小茉莉在一起的時候,不僅是看到了我的小時候,我還看到了未來。我很樂在其中。小茉莉是一見到(我)就開始擁抱。

中國音樂更深層次地“走出去”

我認為,中國音樂已經從簡單的“走出去”(走)到深層次的“走進去”的歷史發(fā)展階段。

2013年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履職也是將近10年了。我推進的就是中國音樂的海外傳播,以及我們青少年的藝術教育。坐在大會堂臺下的時候,我真的是非常感慨,想起30多年前,12歲的我登上人民大會堂的時候,30多年后能為國家做點貢獻,能為國家建言資政,能夠推動我們音樂的發(fā)展和世界的連接,我覺得特別榮幸。87238dbe9f14d8662cdc4f17b1d33ade.png

這張照片是2012年我在九三學社中央換屆的文藝晚會上的現場,當時我覺得我非常躊躇滿志、意氣風發(fā)?,F在我覺得我已經很有彈性了。

我覺得我沒有什么危機感,更多的感受是充滿信心地向未來。在我這就沒有放棄這個詞。下一個十年從個人來說,我還會向著學者型演奏家和教育家的方向去發(fā)展,用中國音樂講好中國故事,要把揚琴文化帶到更遠的地方。